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璀璨中华文化‧唐诗宋词

中秋玩月十诗词:关山同一照 三五二八时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气: 1196
【字号】    
   标签: tags: , , ,

月可玩,古来诗人留下许多玩月诗,情意重重。月可玩,情可味,人生尽在中秋之月的玩味中。中秋节近,与您共赏古人的玩月诗词、摘句;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南北朝鲍照《玩月诗》(又名《玩月城西门廨中诗》):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南北朝诗人鲍照的玩月诗,是历代玩月诗赏月寄情的代表作之一,作于他担任秣陵县(今江苏江宁)县令时。秋日里,他常赏月于城西门官署中,从月儿“纤纤如玉钩”、“娟娟似蛾眉”,盼到三五、二八月圆时,对映诗人企盼“千里与君同”的心曲。玉钩隔琐窗,两地相隔,人间伤别离,仕子倦飘尘,何时能不再异地客游呢?何时才能从容宴飨闲暇之情?他的“千里与君同”赏月的心愿,道出了人间千古同一心!

宋代刘克庄《清平乐其二 五月十五夜玩月》: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
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虽然不是八月天,诗人穿越时空,赏满月发奇想:骑蟾背万里飞行,穿越时空遨游月宫,见到粉黛不施的姮娥(嫦娥),她是旧识呢,诗人说自己也是从仙宫降生凡世的呀!转身从高处俯看,只见积气濛濛,不似在人间,此际人间离诗人非常遥远哪!诗人浪漫的生花妙笔出仙语。看此词和苏轼《水调歌头》可以领略到异曲同工之妙境,宛然都有着“我欲乘风归去”的归仙之情;又忘不了人间,“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寄寓一份牵挂,有如苏轼“何似在人间”之牵情。

唐代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玩同玩;翛,音同潇)

诗人在八月十五夜玩月,放眼望天,“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一语万古新,给了八月十五的中秋明月最高的赞美,同时敬颂了月光一洗寰宇、净化人间的能量!究竟这能量来自何方?“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知道吗,原来能量来自天上玉京的神!是千变万化的神才能改变、净化人世间!

八月十五日明月夜,勾起人追想生命的本源和层层转生的历史,“翱翔曾在玉京天,堕落江南路几千”(唐代南卓《赠副戎》)。触动生命追根之思:如何能返本归真、何日能重返仙乡呢?

杜甫《玩月呈汉中王》:

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游客转危坐,归舟应独行。
关山同一照,乌鹊自多惊。
欲得淮王术,风吹晕已生。

杜甫的忧国忧民的诚挚情感常现在诗中,而这首玩月诗若隐若现一种“思归”的情怀。中秋夜深“江月满江城”、“关山同一照”,露气洗清了尘气,满天月华照向城池,照向江水,隐隐笼罩着“思归”之情:归人的归舟当在归途上吧!“乌鹊自多惊”也隐喻远行的人将要回来的典故。游客归向何方?最想归去的是仙境吧!欲从汉代淮南王刘安学得登仙的方术,然而,一时风起雾生隐去了仙迳。细细微微的叹息也在风中飘落!

关山同一照,乌鹊自多惊。 (pixabay)

唐代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这是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与从弟出游,在南斋玩月忆友人的诗句。时光苒苒,岁月匆匆,月影几盈虚,澄澄变今古。诗句着墨不多,转古来今,抚今追昔,带着苍茫之感,境深意远。《唐诗别裁》说:“高人对月时,每有盈虚今古之感”,对应此诗,展露无遗。

唐代栖白《八月十五夜玩月》: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皓魄:月)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诗人以平时的十五夜对衬出中秋月的美好和团𪢮圆满,手法新颖,印象深刻。“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缔造了亘古绵延的时空感,此语和王昌龄咏月“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对照,三五夜的月色一柔和、一苍茫,都难掩人对岁月无情的惊心呀!

唐代白居易《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人道中秋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华阳洞是仙人洞)

人道中秋明月好,为何今夜清光此处多?因为同道者相会共赏中秋明月之故,正是“此夜年年月,偏宜此地逢”(唐代柳公绰《和武相公锦楼玩月得浓字》)!

中唐的诗僧皎然也有类似的诗句:“山中常见月,不及共游时。”那是他和颜鲁公真卿共游玩月留下的诗,诗情和本诗相照相映。

唐代赵嘏《江楼旧感》: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江楼玩月是古今玩月的第一胜选,此诗追今抚昔天然成章,情景真切,全诗一气呵成。“风景依稀”一句,缭绕有“情”:去年今日此楼中,彼时明月与谁同?触景生情处,宛如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心境,赏月怀想看似悠然,情牵处就让如水的月光代言吧。

明末淸初 薛始亨《江楼玩月》:

“露下海潮落,风高秋汉移。
明月自千里,浮云但一时。”

月的阴晴圆缺,象征生命的本质,月外有云涌雾起的变化,象征生命运程的起落。浮云能遮月,恰若灾难来考验生命的操守,然而明月不受环境变迁而改变亮洁的本质,浮云但一时,明月自千里!

宋代赵抃《辛巳青州玩月有怀》:

“天上无私是明月,隔淮千里照人来。”

诗句透过时空的对比起兴,寄情明月,展现诗人咏叹“无私”之德的意境!

结语

古来中秋玩月一脉相传,在天人共会下,诗人的趣味、心思和情义有多层面貌的展现,也屡屡有万古系一心的契合。玩月,尽结一生欢,尽倾一生愁,尽穷一生问,阴晴圆缺谁共?千里尽诉中秋月。@*#

-点阅【 璀璨中华文化 】的亮点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从天人合一的精神意义来看,怎么过冬?“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立冬是藏之始,所以冬之养生重点在于闭藏、养藏。对应到我们的人体,立冬就是开始要让身体潜藏、养精蓄锐的时节,看冬天养生保养六招。
  • “九九”也是阳数之极,九九归一,满溢又将还原,黄金之秋将逐渐褪色,所以“重阳”也是个阴阳变化的关键日子。在古时的九九重阳就有了一些天人交融的登高赏景、感恩祈寿和避厄的风俗,也是今天重阳节活动的主题曲。
  • 天地四时节气的循环,例如秋分的“阴阳相半,昼夜均,寒暑平”的现象,年复一年在时光隧道中循环往复,准确而无穷无已,这是谁的造化呢?“万物由造化,谁通天地心”。借着秋分的展现,让我们重新思考上天教给我们的生存之道吧!
  • 可知古今有两个“中秋”?它们各以“月夕”和“夕月”为名,表现了“中秋”丰富多元的特色与内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 中秋节的月亮与嫦娥的传说迢递人间几千年,是最古老的中华民俗传说中的一个,启发人修炼成仙、返本归真的追求,也显示给人往上飞升的关键。月饼加进了月亮与嫦娥故事中扣响人间的中秋组曲,传送着浓厚的团圆情味。宋代学者邵雍《梅花诗》吟:“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道出了天人之间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 白露是从夏到秋、从热转凉的转折点。中医养生注重顺应天时,强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白露节气时的生活,我们应该如何顺应天时的大变化来收敛阴精,以养生呢?秋天养生调护重点在于照护心神与呼吸系统,要怎样进行呢? 中医的养生一般从日常生活的起居、运动、饮食和身心各方面齐步进行调护:
  • 黄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佛教称“盂兰盆节”,从南北朝时代就有以“盂兰盆会”超度的作法,后来的历代也很盛大。“盂兰盆会”怎样慈悲救赎?怎样探涉了生命遭业报时的救赎呢?
  • 从立秋节气应节的成语中,能否学得应变的处世智慧?
    自然界的“先知”梧桐一叶落,迎来立秋节气!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也是多变的季节!古人从秋天的节气物候,得到许多感触,化作成语,也教给后人许多应变预防的功课。在这多事之秋的世局中,我们要如何应变保安呢?
  • 中华文化自来就发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阴阳生克之道表现在天地人间,表现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在民俗节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该当端午节莫属了!让我们来轻轻揭开这道绵延几千年的文化面纱,找找端午节俗中蕴含哪些阴阳五行的道理?
  • 说到艾草,你可能会好奇它和端午节的关联。艾草一直都是端午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呢?摘了艾草要干嘛用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