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春分和西方的“复活节”有着奥妙的牵系。英文复活节“Easter ”这个字,告诉人们隐含着来自“东方”的信息。
“Easter”从春分得来新生
复活节的英文字是“Easter”,这个字也与犹太人的“逾越节”有关。在很多欧洲的语言体系里、早期的英文圣经译本中都用Easter表示逾越节。逾越节的筵席也称Easter。“Easter”这个英文字,显然隐藏着来自东方的神秘信息。
“逾越节”重生新生
犹太后人纪念出埃及重生,过逾越节。与犹太人的“逾越节”含有深刻的重生、喜悦新生的涵义。这一节日纪念犹太人的祖先在神庇佑下由摩西带领着越过海到了上主应许的迦南美地,获得了生命的自由、不用继续在埃及当奴隶过苦日子。(《旧约圣经》中《出埃及记》第12章有记载。)逾越节是在每年春分后的第一个满月日,2017年落在4月11日(周二),逾越节一般包含三日庆典。
“复活节”重生新生
一般人将“复活节”(Easter )和耶稣基督的复活相连。耶稣在逾越节为人舍生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那天是星期五。到了第三天,即星期天,耶稣复活走出石室,这一天就是基督教的“复活节”的源起。 基督徒以复活蛋比喻“新生命的开始”,象征“耶稣复活、走出石墓”。
复活节是日期,年年要计算,后来基督教纪念复活节设在星期天,以“春分”作指标,落在每年春分后第一次满月之后的星期天。1963年出版的《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典中,“Easter”(即复活节)一条记载了推算法:“复活节,在三月二十一日或该日后月圆以后第一个星期日。”三月二十一日是春分日代表。2017年的复活节是在4月16日(周日)。
东西方“春分”庆新生的妙合
中国的节气“春分”指是“新生”、“诞生”的义涵;西方的“复活节”在字面上就直接显示了“重生”、“新生”这层内涵。逾越节、复活节的推算也都以“春分”作指标。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妙合、生命的默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公元前开始就有“春分”节气和物候的说法。二十四节气说法起于太昊,而定于周公。春分虽然不是一年之首、不是春天的起点(“立春”是春天的起点),然而,春分标示着一年节气的起点,在这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而北半球从这一天开始,白天比黑夜一天长于一天,人们也容易联想到光明占了上风。
“春分”日,从地球上观察太阳横越过天球的黄道路径,正由南向北穿越天球赤道,这个交点就是“春分点”,被定为黄经的零度点,昼夜均、寒暑平,天地和合,正是化育万物最好的时机,所以中国古来有春分一刻值千金的俗谚。在中国,春分时天子领着后妃九嫔祭祀高禖。高禖也就是生育之神,《明堂月令》有记载:“玄鸟至之日,祠于高禖,以请子。”玄鸟就是燕子,春分来,秋分去,多喜在人家的屋檐下筑巢,燕子是开生的候鸟,春分物候的代表生物。
“春分”在东西文化中的重要性
“逾越节”所在的这个月常称为“亚笔月”,“以本月为正月,为一年之首”,是以色列得救的月份。“亚笔”的字根,有新鲜、光明的意思。因此这月被视为新鲜、青春,谷物欣欣向荣的月份,一年之首,也就是一年中最为青春活力旺盛的春天时节,生命再次新生、重生。
在英语和德语中,“复活节”原来是指古代早于基督教的其他神灵信仰中的“春之节”——人们在春分时分以庆祝春回大地。许多文献指出该节日起源于人类古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古巴比伦,对生育与战争女神伊什塔尔(Ishtar)的崇拜与祭祀。也有人认为复活“Easter”的字源和“Ishtar”有关。
西方拉丁文中“计算”这个字,Computus,是由于计算基督教的“复活节”的方法而来的。而罗马教会及东正教会用不同历法计算,所以复活节的日期可能会落在不同日中。
不论是在中国、或在世界的古文明中,“春分”同样都象征了生命“新生”、“诞生”和“重生”、“再生”的义涵。无论东西方,在春分日、春分节气中(约跨十五天)迎接春回大地,飨宴春光,天人合一中西同庆,自古传来合奏久已!
而且,“复活节”的各种象征,例如彩蛋和兔子,还有“复活节”的庆祝行事的发源,其实更早于基督教。从东西文化的上游来看,春分和复活节有共通的妙合,在其中深究或可能探索到人类之“生”的奥妙信息。@*#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