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
济盈不濡〈车丸〉,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注释:
1.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匏,音袍;瓠瓜的一种。《康熙字典》:“音庖。【说文】瓠也。从夸,包声。取其可包藏物也。【诗.邶风】匏有苦叶。【注】陆佃曰:短颈大腹曰匏。【陆玑诗疏】匏叶少时可为羹,又可淹煮,至八月叶即苦。”从古人的注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匏叶才生出的时候是可以吃的,而到匏叶变苦时,即夏历的八月份。
济,音记;本诗指渡口,“济”也可以当动词“渡(江、河、湖等)”。深,形容水深。涉,涉水,古人把膝盖以上的渡水称为“涉”。深涉,意即渡口的水深超过膝盖。《郑玄笺》:“瓠叶苦而渡处深,谓八月之时,阴阳交会,始可以为昏礼,纳采、问名。”
这两句的大意是:(八月)匏瓜的叶子已经变苦,渡口的水也已经漫过膝盖。
2. 深则厉,浅则揭:厉,古代成人束衣腰带的位置;也就是髋骨上来的大约两寸的地方,我们现代正常的成人男士穿传统西装裤系皮带时也在这个位置。古人的上衣比较长,下端一般到大腿的中部。揭,音器;撩起上衣的意思。《毛传》:“揭,褰衣也。”这两句的大意是:“(涉水过河或从渡口处涉水上渡船时)水深则漫过腰带(上衣要湿掉),水浅则撩起上衣。”
本诗所说的渡口是指普通的小河流或小湖泊的渡口,不是指长江、黄河的主流或大支流、大湖泊的渡口,那些渡口有浮桥或固定栈道从岸边延伸到河中让人上船,不须要涉水上船。而本诗所说的小河流无专门的渡口,小船如果直接靠近岸边会搁浅,所以就离岸一段距离,乘客上船的时候须要下水走几步才爬上船。到夏历八月份之后,河水会上涨,此时乘客上船就不太方便。
本诗第一章的言外之意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当匏瓜的叶子开始变苦的时候,是夏历的八月份。此时河水也开始上涨,平时上渡船时可能卷起裤脚或撩起下裳就能涉水登船,但现在就不行了。当河水涨到最高水位,因为渡船离岸边有一段距离,涉水上渡船的时候,浅的地方要撩起上衣,深的地方(接近渡船处)水可能会到达腰部。
而一些小河流或湖泊,平时不须要渡船也能涉水过河的,但是到了八月份就要注意,因为河水在这个月会暴涨,没有渡船直接涉水过河会有危险。
3.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弥,大水或指河水暴涨,水位达到最深位置的意思。盈,满。《毛传》:“弥,深水也。盈,满也。深水,人之所难(渡)也。”鷕,音咬;象声词,雌雉(野母鸡)的叫声。《康熙字典》:“【说文】雌雉鸣也。【诗.邶风】有鷕雉鸣。”
这两句的大意:在河水暴涨达到满盈的时节(八月中旬),雌雉也在开始鸣叫。
4.济盈不濡〈车丸〉,雉鸣求其牡:济盈,指河水已经涨到了最高位,再涨下去就满出来了。濡,音儒;沾湿的意思。《康熙字典》:“又渍也。【诗.邶风】济盈不濡〈车丸〉。” 〈车丸〉,音宇;车辕以上部分统称为“〈车丸〉”,人在其上凭轼而站,如立于天宇之下,故音从“宇”,并与“牡”押韵(请参考下面的示意图,此图不够准确,只是让各位读者有一个对〈车丸〉字的概念)。周朝时期车辕高度为三尺(周朝时期的尺),大约是现代的69公分,也就是成人的大腿中部,上衣的最下端位置。上一章讲了“深则厉”,是说“济盈”时河水深的地方会浸湿上衣的腰带。而现在却出现“济盈”时河水的水位还没有超过车辕的高度(济盈不濡〈车丸〉),这是不正常的现象。《郑玄笺》:“渡深水者必濡其〈车丸〉。”
牡,音姆;公的走兽;母的走兽称为“牝(音聘)”。而飞禽则称为“雌雄”。这是古汉语中的固定用法。雉是野鸡,属于飞禽,雌雉鸣叫只能是为了吸引雄雉,现在却出现雌雉鸣叫为了吸引牡的走兽(雉鸣求其牡),这不是奇怪吗?这也是不正常的现象。
这两句的大意是:(八月中旬)河水本应该暴涨到最高水位,可是现在却没有超过车辕的高度,飞禽雌雉鸣叫却是为了吸引牡的走兽。(我们常见的马牛羊等为走兽,以牝牡区分;鸡鸭鹅为飞禽,以雌雄区分。)
《康熙字典》在注解“牡”这个字时,有很详细的解释:“音母。【说文】畜父也。从牛土声。【诗.邶风】雉鸣求其牡。【传】飞曰雌雄,走曰牝牡。【笺】喻人所求非所求。【疏】雌雉鸣也,乃鸣求其走兽之牡,非其道。 ”
5.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雝雝,音雍;和洽貌或和乐貌;本诗形容雁叫声相互应和的样子。《毛传》:“雝雝,雁声和也。纳采用雁。”古代正式的婚姻六礼中,纳采、问名、纳吉的礼物用活雁,礼仪选择早晨举行。旭日,初升的太阳。这两句诗与周礼的规定是相对应的,《礼记.士昏礼》:“士昏礼,凡行事必用昏昕(音新,早晨)。”这是说婚姻的六礼都必须选择在早晨或黄昏举行。具体的规定是从“纳采”至“请期”,都选择在早晨,旭日始旦,即天大亮的时候。而六礼中的“亲迎”则选在傍晚的时候。《郑玄笺》:“雁者随阳而处,似妇人从夫,故昏礼用焉。自纳采至请期用昕,亲迎用昏(黄昏)。”
归妻,这是指婚姻六礼中的“请期”。迨,音义同“待”,待到、趁着。泮,音判;本诗指溶化或消散。《郑玄笺》:“归妻,使之来归于己,谓请期也。冰未散,正月中以前也,二月可以昏矣。”这是说“请期”一般是在正月中旬以前,道路上或河上的冰还没有溶化的时候进行。婚姻六礼的具体时间规定请参考〈摽有梅〉的赏析。
这四句的大意:旭日东昇之时,大雁在鸣叫(言外之意,婚姻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都选在早晨进行,并用雁为礼物。)士以上的官员(包括天子)举行婚姻之礼中的“请期”礼时,必须在地面的冰渣及河冰还没有溶化之前进行。
6.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招招,号召或招手示意貌。孔颖达《毛诗正义》引王逸曰:“以手曰招,以言曰召。”舟子,理解为船夫或船夫的儿子均可,因为稍大点的渡船有可能两个人操纵;船夫掌舵,而其儿子招呼并帮助客人上下船;古代的庶人中有当船夫摆渡谋生的。“招招舟子”是指“船夫的儿子招呼要过河的人们涉水上船”。卬,音昂;我。《康熙字典》:“【说文】我也。【诗.邶风】卬须我友。”否,音缶;本诗指否定或没有(跟随)。友,在古汉语中,同门称“朋”,志同道合的称“友”。《说文》:“友,同志为友。”
这四句的大意是:船夫的儿子招呼要过河的人们上船,大家都在涉水上船,只有我没上。大家都在涉水上渡船,只有我还在岸边没动,因为我要等我的友人。
赏析:〈匏有苦叶〉这首诗《毛传》认为主要是讲:“刺卫宣公也,公与夫人并为淫乱。”据《左传.桓公十六年》记载[1],卫宣公与其父亲卫庄公的妾夷姜私通,生下儿子急子;卫宣公上位后,立夷姜为夫人(因为是上烝父妾,所以无法明媒正娶),并让右公子教导急子,立急子为太子。太子到20岁后,右公子给太子说合娶齐国的女子姜氏为妻,还没成婚时,卫宣公看到儿媳妇很美,把儿媳妇抢去当如夫人(后来扶正,故名为宣姜),为儿子另娶其他女子。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而卫宣公后来为了改立太子,甚至还派人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春秋时期像卫宣公这种公然不把周礼当回事的诸侯国君还不止一个。
笔者个人浅见,〈匏有苦叶〉并不是针对卫宣公一个人写的,因为本诗每一章的内涵都不止是在讲卫宣公的那点事情。而且卫宣公上烝夷姜下纳宣姜之事根本与婚姻六礼沾不上边(已经不是正常人的行为),与本诗中教导的婚姻及时更扯不上半点关系。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匏瓜叶子变苦的时候(八月中旬前后),因为河水也开始上涨,所以到渡口乘船或直接过河都须要涉水较深。水深达到腰部大带处称为厉,水浅处则可以撩起上衣涉水。
本诗的第一章教给我们很多生活中的常识,而且这些常识还必须告诉给自己的孩子知道。匏瓜的叶子刚长出来的时候是可以采摘来做菜羹吃的。但到了夏历八月份以后,它的叶子开始变硬变苦,就不能吃了。从仲秋八月开始,就要告诉未成年的孩子们不要到河边去玩耍;包括不要去渡口附近,孩子们都喜欢看热闹,通常会去渡口处玩耍。这会发生危险,所以须要告诫孩子们千万注意。
对于已经成年(20岁左右)的孩子要提醒他们,八月中旬过后,河水开始上涨。如果附近的小河平时可以涉水过河的,现在须要注意了,如果涉水时还没有到河中央,水就已经淹过腰带了,那么这时就不要强行过河,要退回来,等有渡船了再过河办事。
另外一点,八月中旬为阴阳交会之月,家里有孩子达到婚姻年龄的,从这个月开始可以行纳采、问名之礼。孔颖达《毛诗正义》:“此匏叶苦,渡处深,谓当八月之中时,阴阳交会之月,可为昏礼之始,行纳采、问名之礼也。行纳采之法如过水,深则厉,浅则揭,各随深浅之宜,以兴男女相配。”
孔颖达认为“深则厉,浅则揭”还有男女婚姻须门当户对的意谓在内,包括纳采、问名之礼的丰俭,也要根据各自家里的条件去置办。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车丸〉,雉鸣求其牡。(通常八月中旬之后)从渡口处可以看到河水都满盈了,此时雌雉也开始鸣叫。可是,本应该满盈的河水却出现最深处还漫不过车辕,雌雉这种飞禽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公的走兽[2]。
“济盈不濡〈车丸〉”河水的最深处本来至少要超过腰带之上的,现在却连车辕之上(大腿中部以上)都没有浸湿,说明出现大旱了。而出现干旱的原因之一是诸侯国的国君或夫人发生邪淫乱伦的事情。本诗用“雉鸣求其牡”来比喻。
据《左传.桓公五年》:“秋,大雩,书,不时也。”这是说,秋季,为求雨而举行大雩(音鱼)祭。孔子的《春秋》记载这件事,是由于这不是按时的祭祀。《公羊传.桓公五年》:“大雩。大雩者何?旱祭也。”从正史的记载我们也知道,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鲁国发生大旱,并因此而举行祈雨的祭祀。而鲁国大旱的原因是鲁桓公的夫人文姜在没出嫁前就与其同父异母的兄长齐襄公乱伦,此旱灾是文姜带来的。而且鲁桓公后来在齐国被杀害,文姜也是罪魁祸首之一[3]。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旭日东昇之时,大雁在鸣叫(言外之意,婚姻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都选在早晨举行,并用雁为礼物。)士以上的官员(包括天子)举行婚姻之礼中的“请期”礼时,必须在地面及河冰还没有溶化之前进行(正月中旬之前)。
此章主要是强调婚姻及时的重要性,因为整个国家如果有很多人婚姻六礼不依照规定的时间去举行,或社会道德败坏,淫乱的事情在社会上经常出现,也会造成此国家出现干旱的灾害。也就是此章把造成一个国家干旱的另一个原因说了出来。各位读者可以去参看〈摽有梅〉的赏析,就会明白为什么古代的朝廷对老百姓的婚姻及时看得那么重要了。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船夫的儿子招呼要过河的人们上船,大家都在涉水上船,只有我没上。大家都在涉水上渡船,只有我还在岸边没动,因为我要等我的友人。
此章的意思很隐晦,甚至是“人涉卬否”都变成了一句成语,它的意思是比喻“我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别人。”可是很少有人能真正说明白,为什么本诗的作者不上船,而是要在岸边等待自己的朋友。
其实,我们看第二章的“济盈不濡〈车丸〉”就能明白为什么本诗的作者站在岸边没上船,因为出现干旱,整个河最深之处还没有超过车辕,或者说还没超过正常个头成人的大腿中部,古人上衣的最下端。这时候越多人上船,那船越走不了,因为那船绝对搁浅。船上本来就有一位船夫和他的儿子,渡船的底部已经很接近河床了。这时候多上去一个人,船底就下降一点,等岸边的人都上船的时候,那船底就死死的压在河床上,船夫把竹竿撑断了那船也动不了。
那作者为什么说要等待自己的朋友呢,因为这时候完全可以涉水过河。可是一个人过河还是有可能发生危险。比如过河时不小心滑倒,被动地喝了很多水,这时又一个人在河的中央,无人救援或帮助,还是会有问题。所以两个人相互帮助地过河,安全系数就很高,出现危险的概率就很小(前提是水位最深处只到大腿的中部,如果水位已经超过腰带,那就不允许涉水过河了,两个人也不允许[4]。)
或许有读者会问,为什么一定要等待自己的友人呢?因为从本诗的描写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国家出现大旱,要么是诸侯国君或夫人出现淫乱之事,要么是官员及百姓的婚姻失时不依礼而行,要么二者兼有之;也就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品质已经下滑了。这时候跟一个陌生人相约过河就不好,因为出现状况时对方不一定会救援,也可能丢下自己单独过河。第二还有可能出现谋财害命的事情。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不让道德败坏的人有作案及造业的机会,等待友人一起过河是最佳选择。
通过笔者对本诗第四章的讲解,我们都看出来了,本诗的作者给读者或古代在校读书的学生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两千多年来,肯定有很多古人看出其中的奥秘,因为道理说出来非常的简单。可是,那些为《诗经》写下注释、赏析并流传至今的作者为什么一个都没看出来呢?为什么偏偏让笔者看出来呢?不是笔者有多么聪明或文学水平有多高,是因为我将《诗经》当成了中华神传文化的一部分,我在读《诗经》中的诗篇及写这一系列赏析文章时,都是带着一颗崇敬的心态去做事情。当神的点化让我明白诗篇中的奥秘、让我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时,我会经常落泪,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神的感恩之心。
结语:〈匏有苦叶〉这首诗篇有很多内涵,说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小常识。这首诗还说明了一个国家出现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从《春秋三传》及《史记》中都能找到事例与之对应及验证。
其实,从近代所发生的事情中我们也可以找到验证的事例。比如2001、2003年中国大陆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灾害,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共的党魁江泽民造成的。江泽民与多名可以当他的女儿或孙女的女子通奸淫乱,其党羽周永康、薄熙来等也不甘示弱,带头秽乱官场,并迫害良善。致使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一日千里的往下滑;买官卖官、包二奶等成了当时官场的半公开现象。
中国社会要恢复真正的传统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就必须把祸乱的根源――江泽民及其党羽都抓起来,公开其所有罪行,公正的审判,并解体中共这个毒瘤,正本清源。中国老百姓才能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
[附注1]《左传.桓公十六年》:“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之所以称为“夷姜”,指她是卫庄姜的随嫁女子,庶出,随嫁过去的时候年纪还小,后来被卫庄公看中当妾。
[附注2]通过笔者的讲解,我想各位读者也能理解《尚书.周书.牧誓》说的“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是什么意思了,“牝鸡”就不是正常的母鸡,正常母鸡应为“雌鸡”。连雌鸡都不是的“牝鸡”却要代替雄鸡报晓,妲己也!她既不是王后也不是妃子,却干预朝政,故加速殷商灭亡。
[附注3]《左传.桓公十八年》:“公(鲁桓公)会齐侯(齐襄公)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公元前694年)夏四月丙子,享公。使 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这是说文姜与鲁桓公去齐国,文姜又与齐襄公乱伦。被鲁桓公发现,文姜不仅不悔改,还与齐襄公一起策划杀害了鲁桓公。
[附注4]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的长江以北地区,会游泳的人很少。第一是古代没有像现代这么普及学习游泳,中小城市都有游泳馆可以习练,并且有教练,有救生员。古代只要是土官及有点身份地位的庶人家庭,人们在光天化日之下是绝对不允许打赤膊的,那会被认为犯非礼,伤风败俗。只有农夫在炎热的天气情况下去田里干活,才有可能打赤膊。天子及诸侯国君去籍田干活,都有专门的礼服,更不允许打赤膊。所以只有船夫及舟子才有机会学习游泳。
会游泳的人都知道,学游泳首先就要学习用嘴巴呼吸,而不能用鼻子。不会游泳的人在齐腰深的水中涉水过河,如果不小心一脚踏空,在紧急的时候用鼻子吸入大量的水,那也是会有生命危险的,有人在旁边救援都不一定管用。甚至已经溺水之人可能会抱住旁边的人把他也拖倒在水中,使两人都出现危险。所以本诗中所说的一些生活小常识,对古人是相当有用的。河水只要超过腰带之上(深则厉,厉即属于深涉,有危险),就不要轻易涉水过河,两个人也不允许。@*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