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物留甘州
古甘州是现今的甘肃张掖市,夏朝时,甘州为西羌地,中华古老的民族古羌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汉武帝在此设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名,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明王兆云辑《白醉琐言》、明杨仪撰《高坡异纂‧张三丰传》及《甘州府志‧仙释》等都记载张三丰在甘州留下几件神奇的遗物。乾隆《盛京通志‧仙释》说张三丰曾于甘州张指挥园中羽化升仙,但又在其它地方多次被人看到。道家大道的修法是在他修成之后带着身体,道家性命双修,肉体也要修成,道成之时的肉身已经不是普普通通的常人身体,这时的肉身已经完全被另外空间的高能量物质转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张三丰大道成真,因有未完成的使命,使了个神通,将大道文化留给古朴的民族。
在甘州西门内之祠——当时是三丰庵,有张三丰回文诗,顺读、倒读皆可成诗:
“桥边院对柳塘湾,夜月明时半户关。遥驾鹤来归洞晚,静弹琴坐伴云闲。烧丹觅火无空灶,采药寻仙有好山。瓢挂树高人隐久,嚣尘绝水响潺潺。”(《回文诗》)
张三丰在甘州留下一个药葫芦,人若有疾病,拿一根草投入其中,第二天煎汤,喝完马上就好。定西总兵在家宴请守臣并请艺人演杂剧,总兵将药葫芦拿出给大家传玩,药葫芦忽然自己震碎。药葫芦乃张三丰神物,如有不敬,自然不再留世。
张三丰在《蜀市题》中表明自己的葫芦乃无价之宝:
“朝隐青城暮入峨,蜀中来往阅人多。眼看白日忙忙去,口唱蓝仙踏踏歌。一个葫芦无价宝,两川风月安乐窝。山林尘市遨游遍,到处题诗认得么。”(《蜀市题》)
张三丰在甘州还留下一幅八仙过海图,中间有个寿字。甘州都指挥得到八仙过海图,将其悬挂在大堂,不知这是个神物。一天有亲戚来家住,晚上听到海涛汹涌声,还以为黑河坝倒了,告诉主人,发现其声从图中发出,方知八仙过海图与另外空间相通。
“张三丰在甘州留三物而去,其一蓑笠,其二为药葫芦,人有疾者,或取一草投其中,明旦煎汤,饮之疾立愈。其三为八仙过海图,中有寿字,有都指挥得之,悬于堂,未以为奇。一夕有亲故假宿,闻海涛汹涌声,以为黑河坝倒。明旦告于主人,主人怪而物色之,始知其声从图出也。后皆为中贵取去。”(明王兆云《白醉琐言》)
八仙指八个道家神仙,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在民间流传最广的神的故事。张三丰有诗谈到他与吕洞宾同游洞庭湖:
“这回相见不无缘先生句,访道寻真数十年。雅度翩翩吹风笛,雄风凛凛佩龙泉。
身从海岳来斯地,手拂湖云看远天。愿学先生勤度世,洞庭分别到西川。”(《洞庭䎸吕纯阳先生》)
五、驭鸾巴蜀
“六合是我家,二曜为我烛。
我虽辽东人,游蜀似还蜀。
淡淡巫山云,弯弯峨眉月。
鲜鲜锦江波,熙熙巴子国。
到处阐玄风,颠狂自恰悦。
鸾驭止何方?又到青城宿。”
一曲《还蜀吟》道出张三丰的巴蜀之缘。巴蜀就是今天的四川,是中华历史文化荟萃之地。古人将上下、东南、西北称六方,六方相连为六合,意为天地之间,二曜指日月。张三丰驾驭鸾凤仙鹤遨游四方,天地之间为家,日月为烛,诗中洋溢着得道者的大自在。
张三丰与蜀地、蜀人有前缘,因此“游蜀似还蜀”,“到处阐玄风”。张三丰在《入蜀》中抒怀:“最爱峨眉峰顶月。”
“剑门雄壮蜀山高,飞去飞来鹤亦劳。
万点苍尖分历落,千重碧嶂几周遭。
时时牧笛吹秋草,处处樵风吼暮涛。
最爱峨眉峰顶月,清晖白上道人袍。”(《入蜀》)
明洪武年间,明太祖封子朱椿为蜀王。此时川中安定,人们安于逸乐。张三丰一日方冠博带,神采翩翩见蜀王,劝他修道。蜀王椿不喜道,但羡慕张三丰老而益健,行走如飞,欲留张三丰,张三丰笑吟:
“等闲钓罢海中鳌,一笑归来祖晋陶。
花吐碧桃春正好,笋抽翠竹节还高。
心怀凤阙龙鳞会,身寓龟城马足劳。
何必终南论捷径,宦情于我似鸿毛。”(《题玄天观寄蜀王》)
张三丰告诉蜀王自己其实是张三丰,将和海岛的仙人去远游,做藩王虽好,无所求才能避祸。蜀王椿作诗送之:“吾师深得留侯术,静养丹田保谷神。”蜀王后来避过削藩之灾。
张三丰曾寄居成都环卫姜指挥家,而人不识。张三丰常戴一顶大斗笠,可是再小的门出入也不妨碍,他随手折下枯梅枝,插到土里就能生长,特点是花头向下,因此成都当年还有“照水梅”一说。
“往往来来度有情,葫芦游戏锦江城。身藏大道无人识,只爱梅枝插土生。”(张三丰《成都留题姜氏家》)
《邛州志》载:张三丰云游名山至成都,居住青羊宫一个多月,然后来到大邑鹤鸣山。鹤鸣山北依青城,南邻峨嵋,西接雾中,为道家名山,有二十四洞,山有石鹤,千年一鸣,鸣则仙人出。
张三丰入山时,石鹤复鸣。张三丰在《鹤鸣山》中写道:“沽酒临邛入翠微,穿崖客负白云归。逍遥廿四神仙洞,石鹤欣然啸且飞。”
《张三丰全集》记载:“洪武末,有道人游邛之鹤鸣山。山有二十四洞,应以二十四气。道人入山时,石鹤复鸣,人咸惊异。居半载,入天谷洞不出。洞门书‘三丰游此’四字,时已一百余岁矣!”
鹤鸣山不少名胜古迹,都与张三丰有关,如访仙岩、迎仙阁、天谷洞、张神仙祠、张神仙祠堂记碑、迎仙阁记碑。
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龙虎山道士吴伯理,奉明成祖御旨,捧御书入鹤鸣山,迎请真仙张三丰,建迎仙阁。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点阅【千古英雄人物之张三丰】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