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公髻尾山位于平溪、石碇、坪林的交界,海拔840公尺,山顶拥有几近360度的环绕视野, 在台北郊山之中,颇具知名度。
狮公髻尾山名气虽高,但登爬的难度却不高,从登山口起登,步道长300公尺而已,轻轻松松就可以登顶, 欣赏周遭群山环绕的美景。
从坪林续行北42线公路(坪双公路),车行约六、七公里,抵达渔光国小, 再左转北43线公路,路口有南山寺仙公庙的牌楼。北43线盘桓迂回上行,沿途山坡有不少茶园。 上行约2公里,抵达南山寺。稍作停留,观赏风景。
南山寺,俗称“仙公庙”,创建于日治时代明治35年(1902),主祀孚佑帝君(吕洞宾),神明是由木栅指南宫分灵而来的。 南山寺虽然座落于坪林僻远的山区,但庙宇建筑辉煌,庙前广场广阔,视野极佳,既可以欣赏秀丽山景,又能够俯瞰北势溪大舌湖一带的曲流风光, 风景美,所以也能够吸引游客的造访。庙埕旁有整排的小商店,贩售饮食及农产品,可见此庙香火颇盛。
从坪林老街也有小巴士(F721南山寺线)可以抵达仙公庙。从仙公庙走至狮公髻尾山的登山口大约2公里,步行时间约须1个小时。
若是凉爽季节来访,从仙公庙健行至狮公髻尾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南山寺这一带的山区公路少有汽车,沿途山苍林绿,空气良好,也是一条怡人的郊外踏青路线。
今天气温超过30度,天气炎热,就不适合健行来磨练自已了。由仙公庙开车续走北43线公路,前行约1公里, 经过道德禅寺之后,左侧出现一条岔路,就是通往狮公髻尾山的产业道路了。路口立有登山指标。
这条产业道路长约一公里,道路相当狭窄,大多数的部段都难以会车。假日或采收茶叶的农忙季节, 最好不要开车上山,以免途中遇到来车时,进退两难。建议可以停车于道德禅寺附近的北43公路的路旁,以步行方式上山。
沿着狭窄弯曲的产业道路上行,沿途没有遇到来车,顺利抵达抵达狮公髻尾山登山口前的岔路口。这时看见附近茶园有小空地, 于是就停车于茶园旁空地。然后由此岔路口上行,后续的路面铺有平整的卵石,既是人行步道,也是一条车道。
步行约5分钟,抵达狮公髻尾山的登山口。登山口前有小空地,约可停放十来辆汽车。登山口旁设有简单木搭的凉亭, 旁边有一座流动厕所,也设置了简易的洗手台。
由此起登,三百公尺长的登山步道,上坡路段铺设仿枕木的土阶及碎石子,平缓处则维持泥土路, 路面宽敞,路况良好。约10分钟,即轻松登顶狮公髻尾山。
狮公髻尾山,海拔840公尺,又称“狮公过尾山”,俗称“司公髻尾山”,此外又有“火烧寮山”、“杰士岭”等别称。
狮公髻尾山山名的由来,据说早期坪林没有道士(师公)这一行业,乡内有此需求, 于是有人翻越这座山至平溪拜师学艺,因这座山外形酷似师公头上的发髻,因此就被称为“狮公髻尾山”。
而我从南山寺的建庙沿革碑文得知,仙公庙背倚狮公髻尾山,这座山因形似一面大旗,因此被人称做“大旗尾山”。 现在当地仍有“大旗”这一地名,由此可见大旗尾山有可能是狮公髻尾山最初的山名。 狮公(师公)应是聚落形成、稳定之后,随着庙宇的兴建,而产生的地方需求。“狮公”的山名应当晚于“大旗”的地名, 至于“杰士岭”则是来自现代的命名了。
轻松登顶,便于余暇可以从容欣赏风景。狮公髻尾山的前后左右,有群山环绕。前望,则见层峦叠嶂,远处不见尽头, 枋山坑、小粗坑、楣子寮、阔濑、柑脚坑、粗石斛、东坑、藤寮坑、大湖尾等聚落散布于山与山、峦与峦之间的山谷, 而群山之后的天边之处,就是被山阻隔而无法映入眼帘的宜兰头城海岸了。
回望则见山峦横亘,前后数层,南港山、观音山、大屯山、七星山、五指山系,环抱台北盆地,台北101则突出于南港山之山头, 宛似一座尖峰,狮公髻尾山与台北繁华之区,隔空相会,若即若离。独自坐在凉亭里, 有凉爽山风徐吹,有鸟语虫声蝉鸣为伴。登狮公髻尾山,不会有苦累之感,而来此可以暂离尘嚣,登高以望远, 或前瞻,或回顾,可以澄清思虑,思考事情;或者只是闲坐发呆,放空心情。
旅游日期:2014.09.16
责任编辑:施宜葆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www.tonyhuang.idv.tw/@
【路程时间记录】
狮公髻尾山登山口→10分钟→狮公髻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