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贞观之治,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太平盛世,有英明睿智的国君,有忠言直谏的朝臣,在史册上传为一段君圣臣贤的佳话。然而,如此武功赫赫、文采风流的盛世天朝,又是怎样维持这样的昌盛呢?从史料中的记载,我们或许能够一窥端倪:
贞观二年,长安城附近蝗虫成群。一日,太宗进入禁苑中,看到蝗虫,便拈起几只,祷告说:“人民靠谷物活命,你却吃掉了庄稼,如今朕宁愿让你吃朕的肺肠。”就想把蝗虫吞下去。左右劝道:“这种坏东西吃下去会生病的!”太宗道:“朕愿代民受灾,怕什么疾病呢?”还是把它们吞下肚去。据说这一年虽有蝗虫,却没有成灾。
同年,关内地区发生了旱灾与饥荒,很多百姓卖掉子女来换取衣食,于是太宗下令将皇家库藏的金银丝绸拿出来,替灾民赎回小孩,还给他们的父母。他在诏书中还说:“若能让年成丰收,天下平安,即使把灾祸移到朕身上也心甘情愿。”不久后便下了雨,百姓都很高兴。
中国人常常讲“天时”、“地利”、“人和”,因此历朝明君都是敬天爱民、顺天治国的;而君王所展现的仁者胸怀也能感天动地,泽被苍生。这不是印证了“仁者无敌”这句话吗?◇
(参考资料:明慧网〈贞观故事两则〉,2001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