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在受到升迁、奖赏等荣耀的时候,应该要怀有“不克负荷,若惊若惧”的想法和心性,怕自己的德薄、功浅、福仁不够,不能够长久的保持。一个人如果有了这种谦慎、敬畏的心情,说明他的修养德性,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受到了荣宠,虽然是他份内所应得的;但是也应当要守份知足。因为“福兮祸所伏”。一般人往往在福报面前,容易得意忘形,这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灾祸的远因。所以,在受到荣宠之后,更不应该有丝毫的懈怠才对。请看以下故事:
一、周公的教导
周成王把鲁国封给了周公的儿子伯禽。周公就告诚伯禽说:“儿子呀!圣上把鲁国封给你,你千万不可因此而骄傲啊!我听说,德行广大、能够谨守恭敬的人,他就一定可以长久的保持着他的荣耀(这是一守);土地广博、物产丰厚、而能够谨守着节俭的人,他就一定能够平安(这是二守);身居高位、握有大权的人,而能够谨守着谦卑的人,他就一定能够高贵(这是三守);一个国家的人民,多武力强,而能够谨守着敬畏,不去侵犯别国,这个国家就一定能够胜利(这是四守);具有高度聪明智慧的人,而能够谨守着大智若愚的教训,他就一定能够得到大益(这是五守);博学多闻,而能够谨守着自己的学问,不张扬炫夸,仍然觉得自身仍很浅薄的人,那么他的学问,才是真正的广博啊(这是六守)!
以上,这就是所谓的“六守”。这六守,都是谦德。要知道:上苍的法则是: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灵的原则是: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则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了他的欠缺。人世的道理是:大家都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有德的人。所以,我的儿啊!你千万要记住,不要认为受封了鲁国,就可以骄傲啊!”
二、接受告诫,拒绝道贺
唐朝的岑文本,在朝廷宣布他担任中书令的职务后,他不但不高兴,而且还面带忧愁。退朝回家后,他仍是面带忧色。
他的母亲看见了,就问他说:“朝廷重用你,你怎么不高兴呢?”
岑文本回答说:“我既不是朝廷的元老功臣,也不是皇亲国戚。今天,我却是滥叨了朝廷的荣宠,而且中书令是个官位极高,责任很重的职位。所以,我才感到忧愁畏惧啊!”
岑文本对前来向他道贺的客人说:“我今天只能接受你们的告诫和教导,而不能接受你们的道贺!”
三、司马光升官,只有惶恐,而无喜悦
宋朝的司马光,在写给他侄子的信中说道:“近日,我承蒙圣上的恩典,任命我为门下侍郎。满朝文武官员,忌妒我的,为数不少啊!而我只是以愚鲁正直的态度,和他们相处。我就像是一片黄叶,在狂烈的风中飘荡,要想不掉下来,都很困难啊!所以,我自从受命以来,只有惶恐,而无喜悦。你们应当知道我的心意啊!”
四、升官就铺张,果然不吉祥
宋朝的卢多逊,在他担任参政的官位不久之后,他穿着的服饰和生活的享用,便铺张起来,变得越来越奢侈了。
卢多逊的父亲看到了,就面带忧愁的对他说:“我们家世代书香,向来都是过着朴素节俭的生活。你今天一下子富贵了,生活立刻就铺张起来,竟然变得如此的奢华浪费,早就忘记当初咱们家的朴素节俭的家风了。”
卢多逊并没有把他父亲的话放在心上,依然是过着他那奢侈浪费的生活。后来,竟然出事而失败了。
(以上均据《集福消灾之道》)
--转载自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