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 藝術 文學 連載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遊 保健 移民 職場

新聞 評論 社區 科技 網聞 體育 娛樂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冬至

宋朝陸游《辛酉冬至》詩有:「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也是把過冬至視為添加年歲的節日;那麼,為甚麼說「冬至大如年」呢?

今天立冬,中醫師李昀真表示,民眾可能開始吃薑母鴨、十全大補湯進補,但最近不夠冷,「補的太早了」,建議飲食要滋陰潤燥,可喝豆漿、烏骨雞湯或吃羊肉。

11月7日是立冬,民眾常有進補的飲食習俗,國民健康署網站宣導進補聰明搭配,得到進補的效益。此外,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在臉書貼文表示,今天立冬,明天會有較明顯天氣變化,雖然氣溫降幅有限,但也應該會有感。

(大紀元記者林怡、李真、王文君報道)冬至又到了,這代表舊的一年已到尾聲,即將迎接新一年。廣府人是最重視冬至,有「冬至大過年」的俗諺,一家團圓吃一頓豐盛的大餐,在繁忙的生活中,可以停下腳步互相關懷,同時補充好體力為未來一年再打拼。

冬至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是一個特殊的節氣,在傳統中醫理論中,冬至是自然界陰陽更替的特殊日子,「至」者,極也,冬至這一天,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一陽初生的重要時刻。俗語說:「冬至進補,春天打虎」,中醫講究保護初生的陽氣,認為冬至前後是進補的時期。今年冬至是12月22日7時3分。

冬至是一年廿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它的由來,和曆法有直接的關聯。冬至的日期,每年都在陽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陰曆的日期則不太一定,但大抵不超過陰曆的十一月。

在農村的小巷裡,到了冬至之日,就可以看到當地的風俗人情。(按:吳人最重冬至節,餽贈交賀,有「冬至大如年」之諺語。)隔壁的老者,非常講究禮節,敲叩我家的粗門,特意前來拜訪,讓我驚喜異常;平常衣服簡樸的老者,今天穿了一襲質地潔白如雪的長衫,他並且很得意的向我表示,這簇新的布料兒,是自己家中那台老舊的紡織機所織成的哪!

民間習俗上,冬至有小過年的意味,吃過了冬至湯圓,人人就又都添了一歲。冬至過節源於漢代,《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

〔自由時報記者傅潮標/苗栗報導〕21日就是冬至,往年總會發生吃湯圓不慎噎到窒息的意外,苗栗市大千醫院急診部主任陳連書提醒民眾,幼兒與老人因咀嚼能力差,能不吃就不要吃,如要食用,要小心防噎。

今天是冬至,中國各地過冬至的習俗都不同,廣東人是「冬至大過年」,要殺雞宰鴨吃一頓豐盛的晚餐,上海人則視冬至為祭拜祖先及掃墓之日。

九州冬至到 節俗君可曉古時倍盛隆 祭祀推首要

周六就是冬至,除了吃湯圓,也要了解一下這個節氣的意義,冬至指的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因此古代也流傳從冬至開始,陽氣就會回升的說法;另外除了吃湯圓,像是中國其他各族的冬至應節食品也有不同,像北方人不吃湯圓而是吃餛飩,陜西地區則是吃紅豆粥,相當有趣。(李書璇報導)

明天冬至,今天各大傳統市場的湯圓買氣都很旺,根據記載,冬至吃湯圓是從明清開始就有的習俗,冬至的清早,家庭主婦必須早起用糖水煮冬至圓、蒸菜包來祭拜神明祖先,吃了冬至圓,就象徵團圓及添歲之意;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孕婦可以用冬至圓來占卜生男生女,據說準確度還不錯。(李書璇報導)

週六就是冬至,民眾在享受熱呼呼的湯圓時,可得當心熱量攝取過多!營養師表示,包餡的甜、鹹湯圓,四顆就相當於半碗飯熱量,提醒民眾整體食物熱量攝取要適度調整,此外,也建議小湯圓的甜湯,可用「代糖」取代砂糖,或以甜菊葉、桂圓取代花生、紅豆湯,慢性病患者,則要注意糖份與鹽量的控制。(徐韻翔報導)

這個星期六就是冬至了,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應景,代表團圓,也意味著增長一歲之意。接下來要教大家在家如何DIY湯圓,用黑糖取代砂糖,熱量較低,選擇南瓜、抹茶、胡蘿蔔等不同顏色食材作為湯圓原料,營養滿點又養生

大頭與我冬至到了,記得小時候的年節,都在鄉下祖母家度過,老老少少齊聚一堂,搓著紅、白湯圓,大人的臉上總是堆滿著知足的笑容。(吃了湯圓,多了一歲)

這個週末就是冬至。國人有冬令進補習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西醫療整合科醫師林榮志今天表示,民眾要進補應依個人體質調整藥材,以免造成不良反應。如果能把握秋冬季節作好體質調理,就算是有氣喘或過敏疾病的民眾也能過個好年冬。

(大紀元記者文昌蓉綜合報導)本週六就是冬至,民間習俗總習慣吃湯圓應景。市售湯圓種類琳瑯滿目,但饕最愛的蔡萬興老店、九如湯圓、還有南門市場的南園,鹹甜湯圓今年都不漲價,不過最好提早預購,免得當天排隊搶購。不過,熱呼呼的湯圓雖受民眾歡迎,但是營養師提醒,熱量控管可得當心,尤其慢性病患者應淺嚐即止。

冬至將屆,民間習俗習慣吃湯圓應景。營養師提醒,一顆包餡湯圓熱量高達約七十大卡,一般民眾一天最好不超過五顆,咀嚼時要細嚼慢嚥,避免消化不良;慢性病患也要注意,有糖尿病、高血脂、高三酸甘油酯等「三高」的民眾,吃湯圓時要更加酌量,以免疾病失控。(徐韻翔報導)

週六冬至,採買湯圓的腳步可要加快!老饕最愛的蔡萬興老店、九如湯圓、還有南門市場的南園,鹹甜湯圓今年都不漲價,不過最好提早預購,免得當天排隊搶購。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往往有這麼一種傾向。認為冬至後,就應該服用些滋補品,調養身體,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祖國醫學同樣也很重視根據季節性進補藥,認為冬至進補效果佳。然而其他三季是不是就不可以進補藥了呢?實際上,春、夏、秋、三個季節均可吃補藥。

季是從立冬日開始,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為止。冬三月草木凋零、凍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以斂陰護陽為根本。由於陽氣的閉藏,人體新陳代謝能力相應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揮作用,以保證生命活動適應自然界變化。中國醫學認為,人體能量和熱量的總來源在於腎,腎臟機能強,生命力也強,反之,生命力則弱。冬季時節,腎臟機能正常,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否則,即會使新陳代謝失調而發病。

從冬至過十五天是小寒,由於天氣寒冷而得名,農明曆書說:「斗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名小寒。」

12月22日冬至是中國人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也是新加坡《海峽時報》首席中國特派員程翔的生日。程翔的家人日前曾寄一張生日卡,表達家人的祝福。

明天就是冬至,俗話說「冬至大過年」,在以前,人們會在冬至的時候吃餃子、吃湯圓;現在的冬至,人們喜歡到餐館裡去點一桌子的菜,一家人團團圓圓地過節。而在東莞工作的外地人也可以趁此機會約上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嘗嘗家鄉菜,互訴思鄉之情。昨日,記者收集了東莞部分菜館的特色菜,推薦給冬至過節的讀者。

冬至將屆,民間習俗習慣吃湯圓應景。營養師提醒,一顆包餡湯圓熱量高達約七十大卡,一般民眾一天最好不超過五顆,咀嚼時要細嚼慢嚥,避免消化不良;此外,包括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和三酸甘油酯偏高的民眾,吃湯圓時應該適量,以免影響疾病控制

冬至腳步近,台灣習俗得吃上幾顆湯圓,象徵長了一歲。不過品嚐熱呼呼的湯圓,熱量可得當心。營養師提醒,一顆包餡湯圓熱量高達七十大卡,四顆就等於一碗白飯熱量,民眾一天最好不超過五顆,才不會造成熱量囤積、消化不良。

再過幾天就是冬至了,習俗都要圍個爐,吃個湯圓應應景,不過,享受寒冬料理除了選擇不含防腐劑的產品之外,高糖高熱量的的湯圓和高湯,最好還是淺嘗即止,就算你選擇的是沒有餡料的小湯圓,也不要因為口味比較清淡,加了一大堆配料,反而增加身體負擔。

共有約 55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