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房四寶:神來之「筆」(一)

玉觀
font print 人氣: 119
【字號】    
   標籤: tags: ,

筆、墨、紙、硯,是書房中常備的四種書寫與繪畫的工具,所以合稱為「文房四寶」,又稱為「筆墨紙硯」、「文房四士」、「文房四物」。文房四寶,古代文人書房必備的四種書畫文具,是中國獨具傳統特色的文書用具。

「文房」一詞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原意是「官府掌文書之處」。如《北史‧卷六十四‧柳虯傳》記載︰「君職典文房,宜製此表,以革前弊。」唐朝時,文房又指書房,是文人讀書、寫字、繪畫的地方。到了宋朝,又做為「文房四寶」的簡稱。如宋朝吳自牧《夢粱錄•‧士人赴殿試唱名》:「其士人止許帶文房及卷子。」

自古以來,文房四寶的品類繁多,名師名品,各具特色,不但具實用價值,更融合了書法、繪畫、雕刻、裝飾等,成為極富中國特色的藝術品。浙江省湖州生產的「湖筆」、安徽省徽州的「徽墨」、安徽省宣城的「宣紙」、廣東省端溪的「端硯」,自宋朝以來,至今仍負盛名。

毛筆的歷史

筆,會意字,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上記載︰「筆,從聿從竹。」聿,是筆的本字;古代毛筆筆桿都是竹製,所以從竹。另東漢劉熙《釋名》曰︰「筆,述也,謂述事而書之也。」意思是說,筆是用來書寫的。又《說文解字》列出了筆在周秦時期各地不同的名稱︰「聿,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及《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

我們一直認為古代的毛筆是秦朝名將蒙恬所發明。在《藝文類聚‧卷五八‧雜文部四‧筆》載:「博物志曰:『蒙恬造筆』。」又晉朝崔豹《古今注》︰「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大意是說,蒙恬用枯木為筆管,筆頭以鹿毛為中心,在鹿毛周圍裹以羊毛,製成他們秦國所用的筆。

因此據專家考證,從出土的古代文物顯示,殷商之前就有毛筆,所說的「蒙恬造筆」應是指蒙恬改良毛筆。

考古學家從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彩陶,發現上面的花紋、卷雲、符號等紋飾,明顯是使用毛筆才能繪成,且毛筆的筆鋒清晰可辨;從殷墟出土的甲骨中還發現,有幾個用毛筆寫成的文字,在一些龜甲上也看到部份未刻的文字,文字上還留有些許墨痕。

此外,在商朝的甲骨文中留有許多的「聿」字。因此,早在商朝以前就有毛筆的使用,而在先秦典籍中並無「筆」字。所以秦朝統一中國,統一文字,也統一筆的叫法。如清朝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秦以後皆作筆字。」

另從文史推斷,在《禮記‧曲禮》有︰「史載筆,士載言。」及《尚書‧中侯》上載︰「龜負圖出,周公援筆以寫之。」而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邶風‧靜女》曰︰「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與《後漢書‧卷十‧皇后紀上‧序》載︰「女史彤管,記功書過。」

這裡出現的「彤管」,是一種紅管的筆,為古代皇宮內的女史,用來記錄后妃的事蹟,而紅色是表示赤心公正。由此可知,筆的創造發明淵源久遠,都早於秦朝。

明人羅頎所撰《物原》上載︰「伏羲初以木刻字,軒轅易之以書刀。虞舜造筆,以漆書於方簡。」意思是說,伏羲氏以木刻字,用尖銳木器來畫八卦。軒轅氏改用骨刀、石刀在竹木簡上刻劃文字。虞、舜創造竹枝筆,先用樹乳再用漆樹汁把文字書寫在方簡上。這不僅說明了筆的演進,也為後世用筆蘸墨書寫文字、繪製圖案奠基。

毛筆是神傳文化之一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這些彌足珍貴的文化結晶之傳承、發揚,就是以文字為媒介,才得以代代相傳。據西漢淮南王劉安所撰《淮南子‧本經訓》上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是說倉頡造字,驚天地,泣鬼神。於是,上天降下穀雨,一是用來勉勵倉頡,二是昭示倉頡順應天意,造了這種帶有神性的文字。人類因此告別了結繩記事的蒙昧時代,進入文字文明的新紀元。

據漢朝王充撰《論衡》記載,倉頡是黃帝身邊的一位史官,他有四隻眼睛,具有特殊神力,仰觀能看到奎星圜曲的形狀,俯視能細察龜殼紋理及分辨鳥獸的足跡。倉頡將世間許多美麗的圖像匯集,開始創造文字。因此,倉頡造字可說是上天有意傳給人類文字,是文化神傳的發端。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除了有文字記載,更要有筆來書記。毛筆,是中國獨有的書畫用具,居傳統文房四寶之首,它不僅是用來紀錄文字,更是神傳授給人類書寫正統文化的一種特殊藝術。

所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推動,毛筆有巨大的貢獻。毛筆記錄了浩如煙海的古書典籍、詩辭歌賦、文獻資料、書畫作品、碑拓等等,讓後人能擁有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毛筆是獨一無二的書畫工具,也是神傳文化的象徵之一,充分展現出中華文化的智慧與精華,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綿延數千載,歷久不衰。@*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許多書法名作在不同朝代受到的評價都有所不同,或褒或貶,審美角度互異,品評內容自然不一。而能像《蘭亭序》一樣,在每個歷史時期的審美觀念裏都被奉為「神品」的情形,可謂少之又少。《蘭亭序》通篇靈動活潑、暢快淋漓,但每一使轉、提按,每一筆牽帶,或連或斷,都交待地清清楚楚,絲毫不失法度。變化多端的用筆化入結構章法,呈現出豐富多樣的體態與疏密合宜的空間,「大小、長短、匾狹,均各還其態,率其自然」。妍美中帶有遒勁,飄逸中又顯圓融平和,令人「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
  •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歐陽詢一生經歷陳隨及唐初,在隋朝就已名震寰宇,高麗(韓國)都曾派大使前來求書。歐陽詢未曾因盛名而驕,書藝亦未被盛名所絆,反而老來筆健,其傳世的名作如「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溫彥博碑」都是晚年之作,其中「九成宮醴泉銘」更有「楷書極則」之譽。
  •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屬浙江)人,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虞世南為人溫良恭儉、沉靜寡欲,對於朝政則又剛正不阿、勇於進諫,可謂是碩儒兼諍臣,深得唐太宗器重。唐太宗稱讚虞世南有五絕即“一曰忠讜、正直,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因此虞世南被稱為“五絕書家”。唐太宗這段“五絕讚賞”刻畫出一位對上忠直、對下友愛、溫文儒雅的謙謙君子。
  •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時朝政廉明,知人善任,因此國力鼎盛,民生富裕。唐太宗以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一位賢明的君主垂名青史,鮮為人知的是他也酷愛藝術、精於藝術,是相當有造詣的書法家。
  • 褚遂良是虞世南的學生,自幼敏而好學,博涉經史,潛心翰墨,年輕時書藝就有很高的水平,接下侍書工作頗為稱職,於書於政,皆深得唐太宗賞識,屢屢升官。官運亨通使褚遂良剛正忠直的人格、淵博的學識在政治上有所發揮,成為國之棟樑。另一方面,入朝為官後,有機會親近宮裏大量前人法書真跡,時而臨摹,時而鑑賞,造就了他更加完美成熟的書藝創作。
  •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他是中國史上少有的文藝全才,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他的書法入古出新,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為「宋四家」,並被尊為四家之首;他的文章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是蘇東坡耐人尋味的書法語錄之一,意思是書寫前沒有刻意求好的作品,往往是自然天成的佳作.......
  • 宋四家蘇、黃、米、蔡,各有自己的風貌,而四家當中最具藝術創新意識的當推黃庭堅。黃庭堅寫字非常用功,年輕時雖然書法就已經相當出色,但他仍對自己的字不滿意,原因是.......
  • 米芾(西元1051~1107年),初名黻,後改名為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原籍襄陽(今屬湖北)人,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他的母親曾入宮服侍英宗皇后,米芾也得此恩蔭而當了個縣官,但他「全無富貴願,獨好古人筆札」,為了藝術,丟官也不在意。
  • 一日米芾悠悠醒來,見四周林木茂盛,芳草鮮美,幽靜中泛著鳥語花香,彷彿置身桃花源。不遠處有涼亭一座,依稀傳來聲響,於是緩步走向涼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