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文字、預言與神傳文化(六)

鵠章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

譜好的史詩─預言中的歷史

第一課「無力回天 鞠躬盡瘁 陰居陽拂 八千女鬼」

這個語法跟「亡秦者胡」其實沒什麼兩樣,文字空間緊緊扣著時間,時代巨輪沒到就顯不出字義。「無力回天 鞠躬盡瘁」寫的是諸葛亮自己的命運,也是蜀漢的命運。在著名的《出師表》裡就寫「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鞠躬盡瘁就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沒有諸葛亮,我們不知道何謂「鞠躬盡瘁」,他演活了這四個字,賦予語意豐富的內涵,這是後二千五百年信史時代中國文化的特色。「無力回天」說明諸葛亮知道漢家江山氣數已盡,他改變不了歷史的定數。

現代人一定感到奇特了,睿智過人的諸葛亮既然知道這一切付出只是徒勞一場,怎麼還兢兢業業努力到生命最後一刻?!更不可思議他扶佐的後主是無能至極的阿斗,劉備讓他名正言順取而稱帝,諸葛亮仍然素其位而行。這種集智者與愚夫於一身,究竟所為何事呢?

不可思議的事還在後頭,「陰居陽拂」講的是諸葛亮逝世後之事,宦官黃皓在後主劉禪身邊掌握大權,專擅朝綱,國事日亂,「陰居」指著小人當道。大將姜維只能維持殘局。公元263年,曹魏大將鐘會大舉南征,姜維據守劍門關(四川劍閣北),戰事膠著。

曹魏的另一位大將鄧艾卻從陰平郡(甘肅文縣),深入萬山,單兵直取蜀漢重鎮江油(四川江油),直驅成都城下。後主劉禪聽說敵軍已距成都不遠,根本沒有想到抵抗,他兒子北地王劉諶主戰,苦勸不聽,慟哭於昭烈廟(劉備的謚號為昭烈帝)前,唯恐愧對祖業,只好殺妻兒後自殺以死勸諫。劉禪竟然不為所動,下詔令姜維完整大軍投降鐘會,蜀漢至此滅亡,一刻不可多容,這就是「陰居陽拂」的天象。

「八千女鬼」合起來就是一個「魏」字,也象徵三國時代結束,中國歷史唯一的一次三股力量相互折衝的大時代裡,人性中的忠、義、奸、智、謀、勇特質充分展現在一一登場的歷史人物身上,深刻在中國文化裡。

第二課「火上有火 光燭中土 稱名不正 江東有虎」

繼魏之後就是晉朝。司馬家族在曹魏長期掌握大權,到了司馬昭已成為實質上的統治者,俗語「司馬昭之心」已成了「眾人皆知」的代詞。蜀滅之後三國鼎立格局已被打破,公元265年宰相司馬昭逝世,他的兒子司馬炎立即登台祭天,下令讓曹魏最後一任皇帝魏元帝曹奐「禪讓」。「火上有火」就是「炎」字,指的就是司馬炎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首都設在洛陽,代表著新朝代的降臨。

公元280年,晉朝出兵攻打東吳直抵建業(江蘇南京),末代皇帝孫皓出降,東吳滅亡,分裂近一世紀後復歸統一,可謂「光燭中土」。玄機在「燭」字上,以火燭之光照耀中土,注定光度不足,為時不長。而武帝司馬炎實質上是假禪讓之名,行篡奪曹魏之實而稱帝,故言「稱名不正」。

果然公元290年,武帝死後,太子司馬衷繼位,就是惠帝,次年就爆發八王之亂,又為下一個歷史時期─五胡亂華揭開序幕,短暫的統一又進入混亂分裂,中原被少數民族佔據。公元317年鎮守建康(江蘇南京)的親王司馬睿,宣佈繼位稱帝,建都建康(江蘇南京),史稱「東晉」。建康地處江東,故曰「江東有虎」。

第三課「擾擾中原 山河無主 二三其位 羊終馬始」

從東晉、五胡十九國與接下來史稱的南北朝,一直到隋朝中國恢復統一,這其中近三百年間,中原紛紛擾擾,各朝、各國忽興乍亡,錯綜複雜,國祚都很短,長的幾十年,短的才幾年(二三其位)。北魏國運稍長一點,也就只有一百四十八年。這正合了「擾擾中原,山河無主,二三其位」的卦象。「馬始」指天下大亂起於司馬家族的晉朝,「羊終」指大亂結束於楊堅建立的隋朝。

馬羊之間,意謂這是個整體的年代,這段混亂期不能說不是天定民族融合時期,族群遷徙,造成胡族漢化,文化南移也使豐沃的土地充分開墾,大分裂像一個大熔爐,一個嶄新的漢民族活耀在更廣闊的神州舞台。這段長期分裂後的統一,隱藏著漢字的神的力量!我們知道一個帝國分裂過久都會因為文字、語言、風俗習慣不同分裂成不同國家,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滅亡分裂就是比照。

而中國四分五裂面對的複雜程度遠比羅馬帝國高出太多,光語言就有多少種。可是漢字卻在幅員遼闊的中土境內,成為一股無形的力量,把不同語言、不同風俗習慣、不同血統的人民的心靈聯繫在一起,成為一種自覺的中國人。像這樣國與國,地區與地區合併之後,人際間能迅速交融,我們感受不到有什麼困難。

但是在歐洲、其它地區要想合併國家或民族,極度困難,各種衝突立刻爆發,根本解決不了。這讓中國在歷史上以「改朝換代」的形式出現象一幕一幕大劇在神州舞台連貫地上映著,這不是偶然,宏觀地看不難窺見玄機!這關乎中土之所以稱為「中國」,如果歐洲也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也這般一朝一代演進著,中土國度的就失去中央、中心的意義。

三國以後印度的佛法大量的傳播中原,這段時期更是日趨鼎盛,整個南北朝瀰漫著敦佛風氣,很多君主成為了佛門弟子。而道家思想在士大夫中更是蔚為風潮,也有諸多帝王篤信道教,「清談」之風成為這個歷史時期的特色。知識分子不再是純儒士,多成為儒佛、儒道。整體而言,佛道二家的思想從上層社會貫穿而下,深入民間。

這股出世之道、入世之德在這個熔爐中熔煉著每一個神州的子民,儒釋道三家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儼然成型。這個文化承繼著上古神傳文化的特質,有著半人半神的特性,我們稱之為「半神文化」。人本部分三家都重視人性中的仁、義、禮、智、信種種善性,強調行善、積德、淑世。

神本的部分,道家的真人、佛家的覺者、儒家的聖人都強調人存在更高級的生命狀態,都有昇華為高級生命之道法在其中,所以修煉、修行、修身的概念溶貫在我們文化裡。經過淬煉的人生,恰似一江東逝水,當是非成敗轉頭空,佛家的空、道家的無,都提供在生命舞台上一番馳騁的英雄豪傑們思索:生命為何而來,這場戲為何而演!

點閱中國文字、預言與神傳文化相關文章

──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中國的文字一直許多神奇現象,出土的甲骨文,殷商帝王以文字與神溝通,文字具有超越時空的能力與特質。這種非人造的特性,充足而成熟,豐富而充滿著神奇,特別是長遠的一段歷史時期只用來記載神事,令現代人百思不解。
  • 《說文解字》開宗的第一個字就是「一」,這個字包含的中國人的宇宙觀,原始意思:「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所以從對應的原始無極,這「一」字一劃宛如開天闢地......
  • 從「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這段記述,文明之初顯然經過一段人神共處的時間,「民神雜糅」透漏那個時代很多人保有先天神性,像黃帝、蚩尤、倉頡都是具有神性的人物.............
  • 文字用來紀神,一來顯現當時道行天下,人們循天理而行,人世間就無所謂的大事。二來這些「人事」,對我們敬神的祖先而言,從觀念上當然認為,根本不配用這種神聖無比、帶著神的訊息文字來記述,用口耳相傳即可,很自然就以「傳說」的形式流傳下來。這不就很合理的解釋:後世的子孫,現代人認為的傳說,其實確實是「傳說」,所以當然「有史無載」。
  • 中國的文字演進也隱含這些歷史的玄機,大動亂後的演變從篆籀、隸書到楷書,文字愈來愈便於書寫,文字的神奇性也隨之潛隱,體現在人類社會就是神的色彩變的隱淡,強化以人為主體的多元、多姿彩的傳奇文化。
  • 大篆在我們當今社會中,已經不再是一種實用的字體,但是它的藝術價值和存在意義依然經久不衰,它的精神內涵、神性特點和傳統藝術價值,通過許多歸屬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傳下來的古人佳作,發揮其影響力。
  • 新年元旦新桃換舊符,家家戶戶最常見的單字斗方春貼是哪個字呢?摘冠的當屬「福」字。這個福字不僅是庶民百姓熱愛,也為朝廷皇室鍾愛。為什麼從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華文化中「福氣」到底從何而來?
  • 在兩周金文書法中,《虢季子白盤》銘文與眾不同,藝術性相當突出。它流淌著創意者與書寫者的人生境界及道德標準,負載著豐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氣息,隱含深厚的文化內涵且具創意精神。《虢季子白盤》銘文在章法上,兼具傳統和獨特的審美性,寓古寓新、亦古亦新的境界顯示其表現技藝之爐火純青。
  • 神傳漢字還有許多妙解法,類似各種燈謎的作法。拆字、合字、妙會等等是漢字具有的特色文化之一,在燈謎中常用,古代讀書人也喜愛玩玩這種文字遊戲,透過玩字、猜字也能預測考題,端看猜者的妙解智慧。
  • 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大盂鼎》,被列為「四大國寶」之一,非但其銘文字數多、書法藝術精彩絕倫,它本身的造型雄渾,工藝精湛,堪稱一流的寶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