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教父母妙招】如何教孩子學會分享?

葉子
font print 人氣: 16506
【字號】    
   標籤: tags:

西方有句諺語「Sharing is Caring」,意即「與人分享則是關心照顧別人」。在西方社會學會與他人分享是一個小孩子從小就學習的美德,也是重要的社交能力(Social skill)之一。那麼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分享呢?對我自己的孩子,我採取了以下幾種方法,直接或間接的引導他,效果還不錯,願我的一點經驗會對家長朋友們有所幫助。

經常有意的創造「分享」的情境。我一直堅持不給孩子吃獨食,因為這樣做,會讓孩子養成自私的習慣。在吃的方面,我沒有給他什麼特殊的對待。他吃什麼好的東西,家裏其他人也會得到同樣的一份。

比如,一盤水果放在桌上,我會說,「我們一起來吃水果吧,這是你的,這是我的,我們一起來分享吧 (Would you like to share these with me?)」。和他一起玩玩具時,我也會有意地說「我也想玩,我們一起玩,好不好 (Shall we play together?)」,或者是「我什麼時候可以玩 (When will be my turn?)」,

「好了,現在該我了,我們一起玩,多好呀,因為我們是好朋友 (It’s my turn now. We play together because we are good friends)」。因為在幼稚園類似的情況會經常發生,這樣孩子就知道怎樣做才能加入別人的遊戲,從而享受與小朋友分享的樂趣。
示範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找機會與孩子之外的家庭成員分享,這樣展現在孩子面前的是活生生的例子。小孩子的模仿力很強,這種方式有趣又有效。在這方面,先生是我的好搭檔。

我們經常地在孩子面前像演戲一樣,先生假裝有一些好吃的或好玩的,我過去詢問,先生同意分享時,我們「快樂的」在一起玩;先生不同意時,我「大聲哭鬧」,或者是「搶過來」,或者是「有禮貌的等待」,然後問孩子,這樣做好不好,為什麼不好。每次類似的表演,兒子都瞪大了眼睛認真的看我們「演戲」,有時告訴我們「你們要SHARE(分享)」, 「媽媽,你要等」。
適時的讚揚,鼓勵他們慷慨的行為

當兒子表示出或做出慷慨的行為時,我經常給予表揚和讚美。並且用一些很大的辭彙如「分享」「好朋友」「快樂」「慷慨大方」等。這樣讓他從小就瞭解這些詞的表面涵義和重要性。

引導他體會別人的感受。我經常幫助兒子「思考」,如,「如果你的朋友不願意和你分享,你會高興嗎?」 「如果你不和Tom分享,Tom 會怎麼想?他會不會很傷心?」

在其他社會場合中,我會多鼓勵他和別的小朋友交往。記的剛開始有小朋友來家裏做客時,兒子讓我很是惱火。不管客人小朋友碰到什麼東西,他都會拿在懷裏,怎麼說也無濟於事。這樣我就制定了一些規則,如,只有他答應與小朋友分享,我才邀請客人來;不願意分享的玩具,我會暫時放起來,直到他想分享的時候才拿出來,當然對於他特別喜歡的玩具,在客人來之前,最好收起來。

從自己這幾年做幼兒老師的經驗中,我發覺小朋友之間發生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會與他人分享。在幼稚園有限的空間、時間和老師的配備情況下,有許多時候需要小朋友一起來分享那裏的玩具和設施,在各種活動中也需要小朋友學會等待和分享機會。一個不願意和他人分享的孩子,在幼稚園這個小社會中將會是一個很不快樂甚至會變成一個經常導致「麻煩」的孩子。

在其他的社會環境中也是一樣,比如有時小朋友來家中做客,如果作為主人的小朋友不能與來做客的小朋友分享,一場興致勃勃的聚會可能會變成一場你爭我奪的鬧劇。

從小的「分享教育」做的好,會讓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也能培養孩子樂觀、不自私的良好人格,擁有一個快樂人生!@*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害怕」現象在2歲至3歲的兒童中非常普遍,可以說是幼兒成長中一種正常的現象。從某種意義說,害怕情緒也是一件好事,會讓孩子有一定的危險意識,不會做出特別出格的事情。這種情況剛剛出現的時候,父母們可能會有些擔心,擔心是不是孩子出現什麼問題了,不知道如何應付。那麼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們平穩地度過這一階段呢?
  • 小孩子之間玩耍時發生爭執是再所難免的事情,孩子們經常會不計前嫌,事情過後繼續玩耍。但如果同樣矛盾屢次發生,或者是發展到對孩子身體的傷害,如打人、咬人、抓人等行為時,無論是被打的或者打人的父母雙方都要引起重視了
  • 長牙是孩子身體生長發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乳牙是兒童的第一組牙,保護好乳牙對於日後恒牙的生長有很重要的意義。
  • 孩子們之間出現紛爭,家長如果視而不見或者聽而不聞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如果事事介入,總是扮演「滅火員」好像也沒有解決什麼問題。其實這個時候最根本的原則應該把握好,那就是要鼓勵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和矛盾。
  • 我叫叢笑,今年26歲,同時也是一位准媽媽。有的時候我經常跟家人或者朋友開玩笑說:「我竟然活到26歲了……」問到願望與目標,也許有人會說想有多多的錢,擁有一份美麗的事業,或者達到甚麼成就。但我,我只希望將來我的孩子能夠在一個團圓、溫暖的家庭中順順利利的成長,僅此而已……,甚麼?願望如此簡單?我只想說這個願望曾經是多麼的令我可遇而不可求,甚至勝過一切……
  • 許多學生都盼望著放暑假,因為這是他們可以逃離學校、放鬆身心的時候,但並非每個人都是如此。 有些學生害怕必須參加的暑期課程,還有些學生可能會因為無法見到同學而感到孤單。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