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 說出真實感受
老師及家長需敏感的觀察到孩子的變化,像是孩子常會說不舒服不想上學、作惡夢、咬指甲、退化行為出現,如:尿床、食慾不佳、情緒化、零用錢個人物品常不見(被同學搶走偷走)等,都有可能是孩子長期處於被霸凌的特徵。孩子不願意講出來,除了內向個性因素,還有就是有些老師或是家長,會忽略事情的嚴重性,會認為這是孩子間常有的事而不處理,或是處理不當反而造成孩子被欺負得更嚴重。
建議老師及家長,為鼓勵孩子說出他們遇到的情況以及真實的感受,需要有「傾聽」的態度,才會讓孩子有安全感、願意說出來,不要責怪或是否定他們的特質,像是用「活該!」「你要勇敢一點!」「怎會這樣反應呢?」「有什麼好怕的?」
等沒有同理心的對話。所謂傾聽是要專心耐心聽訴,並展現願意陪伴支持的態度,去除他們的焦慮,也要教他們一些保護自己的方法,以及增加自信心、堅定感(assertiveness)等技巧,像是:
一、鼓勵孩子寫日記,把自己的心情抒發出來,具有安撫心理的作用。
二、帶著孩子多練習角色扮演,讓他們堅定果斷的對「胖虎」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說」、「離我遠一點!」「住手!」
三、狀況真有危險時,要走到人多的地方,尋求協助。
四、多參加一些其他團體活動,增加人際互動的機會,提升「大雄」的自信,以突破害羞內向的個性。
五、幫助孩子幽默看待自己「異於常人」之處,若孩子是有殘疾之處,找出一些模範人物,如:乙武洋匡,讓孩子知道差異不會阻礙自我價值的發展。
六、若孩子的上學動機嚴重被影響、或有身心症狀出現,建議尋求專業資源作心理輔導,或是建議學校輔導室針對類似孩子組織一個團體輔導活動,讓孩子情緒被支持,也學習到社交技巧。七、問問孩子自己有沒有想到改善的辦法?(激發出改善問題的能力。)
當一個班級文化愈友善,反霸凌的認知愈被同學接納,霸凌的事件一定會漸漸消失,因為「小夫」、「靜香」這樣的旁觀者的正義感會滋生,許多制止的氣氛會出現,在沒有人助陣下,「胖虎」通常就不敢霸凌「大雄」了。
透過閱讀 學會尊重多元文化
過去看到很多老師花心思在經營友善班級文化,有些老師明確訂出反霸凌的班規,讓同學知道該遵循的事項;有些老師用每天晨讀或是說繪本故事的方式,讓孩子透過閱讀提升尊重多元差異,增加互助的班級動力;也有老師——桃園北勢國小溫雅惠老師,有創意的與同學合作拍攝班上一位學習障礙同學的成長故事紀錄片,拍攝過程讓同學真正了解人都各有特長,唸書不是唯一出路,拍攝完後也讓孩子產生同理與助人的態度。
「弱肉強食」、「歧視」及「冷眼旁觀」等消極的價值觀,都不是我們希望給孩子的,尊重、互助、利他等友善行為也都需要花時間養成,當然也需要成人世界給予正向的榜樣。期待更多的友善校園產生,讓孩子將來都是一個個友善公民,那友善社會就離我們不遠了。
轉載自天下雜誌出版《親子天下雙月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