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西惠山東麓的錫惠公園內,有座南朝古剎─惠山寺,其建築群中的金剛殿與御碑亭之間,有座橫臥於金蓮池上的石橋名為「金蓮橋」。該橋興修於宋代靖康年間。這座小巧玲瓏的石樑橋,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以雕刻精美而聞名於世,為古代庭院橋樑中少見的佳作。
金蓮橋,橋體為三孔石樑橋,橋身呈東西向架於金蓮池上,長10.7米,寬3.4米。石橋的兩端為一石砌橋台,中間為兩座石砌橋墩,橋身由18條承接橋身石樑,分置於橋墩和橋台上建築而成。
三個橋孔中,每孔由六塊石樑排組而成,中間四塊作為橋面石,以通行人。中央的橋孔稍高,其形平而長,東西兩個邊孔成斜面而略為短。金蓮橋的整體橋身面板略呈弧形,造型古樸自然,結構勻稱優美。
整座石橋上的雕飾極其華麗,橋兩側各為一塊華版石,上面承接石欄杆,外兩側石欄杆為鏤空雕刻,由造型典雅的蓮花望柱與透空石欄板相間組成,雕有宋代典型的纏枝牡丹和男女童子的精美圖案,甚為典雅華美,具有吉祥富貴的寓意。橋身南側中空花版石的邊緣正中鐫有「懋德堂李府」五個字。橋地面上則刻有卷草花紋,亦具有宋代雕飾特點。
東西橋台的橫帽石樑兩端,各雕成一個怪魚首,而中間兩橋墩的橫帽石樑兩端,亦各雕成一個螭首(音「疑」,若龍而黃),雕刻手法古樸,刻工有力。橋欄兩端各有一個抱鼓石。
該橋整體雕刻刀法細膩而精緻,線條流暢柔美,整座石橋造型勻稱、結構穩固、雕飾華麗。是無錫現存最古老的石橋,同時是中國橋樑裝飾藝術中的上乘之作。
細賞石橋,會發現橋上呈現有幾種不同的石料,反映出歷代維修的痕跡,雖然幾經重修,但結構從未改變。金蓮橋建築之初,本為為紫褐色陽山石質。明代天順四年(西元1460年),惠山寺主僧楚石,曾為此橋進行一番大整修。
物換星移,經過歷代重修更換,現橋欄杆中剩下一個望柱和一個抱鼓石,12塊橋面石只剩7塊,6塊華板石還剩4塊,4個螭首只有2個,還維持為原紫褐色陽山石材,其餘,則補換上了青黃色陽山石、金山石、青石等等,古今材質拼湊於一橋之上,頗富古趣,彌足珍貴。
雕飾精美的石橋,架在四周有青石欄沿的方型的金蓮池之上。唐代有詩人對金蓮池有「千葉蓮花舊有香,半山金剎照方塘」的頌吟。當時池中盛開著南北朝時所種的千葉蓮花,只有廬山、華山和惠山三寺種植。唐朝時的「茶聖」陸羽在《惠山寺記》中寫道:惠山古稱華山。華山有方池,池中生千葉蓮花,服之羽化。也就是服之能成仙,現已絕跡。
如今千葉金蓮已隨風而逝,獨遺千年金蓮橋留芳千古。
(本文摘編自正見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