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說唱藝術教本系列

數來寶的藝術技巧《形式特點之三》

數來寶與快板發展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

上面說到「數來寶」通常是見景生情,依景唱詞,來體現「即興」演唱的特點。但是,這一特點在「快板」中並不具備,這與快板本身的歷史發展有關。

快板發展︰
數來寶藝人加入小戲棚之後,一方面要把以往的唱詞片段加工整理,又要自己動手或請人幫助編寫新的唱段,以豐富上演的曲目和充實自己的作藝內容。因此許多數來寶的作品都是在進入小戲棚之後產生的。這些作品很可惜的因為表現內容的需要,以及作藝形式的改變,已經見不到那種「即興演唱」的特點了,只剩下開門見山的敘事、抒情;此一時期的作品內容沒有完整嚴謹的故事結構,關於人物也不注重性格方面的深入刻劃,連唱辭的韻律格式也有別於數來寶的原來寫法。

妙的是,今天研究這些作品所具有的這些特點,可以發現在此一時期——「快板」的曲種形式已經形成!快版竟然是由數來寶派生出來的!或者可以說,快板是由數來寶藝人創造出來的。

但是有一點不可忽略的是,在此之前,快板也有其漫長的雛型階段,多年來許多藝人的口頭創作,以及許多人編寫的快板式的小品,也大量的見於書面上。所以,在快板的正式曲目出現於遊樂場所之前,在群眾文化的土壤中早有了快板的種子孕育其中。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快板形式實際形成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名稱,快板名稱的出現,晚於數來寶若干年。其實「快板」這個名詞,最早見於共黨軍隊,等到1949年中共執政之後,這個名詞才被專業藝人所採用。

漸進區分︰
數來寶進入小戲棚之後,已經發展成對口演唱形式,而且運用了逗、捧關係,這意味著它已經形成了詼諧、風趣的藝術風格。但是,當時所編演的諸如︰《直奉戰》《槍斃白面兒》這一類的快板作品,基本上都是一人演唱,沒有逗、捧關係可言。

儘管某些作品寫得深刻、形象些,因此能引起觀眾的興趣而出現「包袱」。但就整個節目來看,它還談不上具有了數來寶所具有的藝術風格。即使有些快板也是對口演唱,甲、乙之間也只是拆唱,是一種「接替關係」,不是「逗、捧關係」。

快板作品向來著重於對於某件事物或情景,集中而誇張的渲染,和細膩而形象的描寫;擅於運用板式、節奏的多種技巧,達到其感人的藝術效果。如《繞口令》、《說黃河》、《立井架》、《抗洪凱歌》等,就是快板作品中的名篇。

韻律差異︰
數來寶跟快板在韻律格式的講求上,也是有差異的。數來寶是採用「花轍」寫唱詞,轍韻之間轉換頻繁,常常兩句一轍。個別小段落也有若干句詞同轍的,但卻沒有一轍到底的唱段。它在聲調上要求嚴格,上、下句還要同聲。就是說所合轍的字,在聲調上也是相同的。

有的快板也用「花轍」寫唱詞,可是其「轉轍」的次數,不像數來寶那樣頻繁,一般是採用段落轉轍的方法。﹙這個未來會再詳述。﹚

﹙待續﹚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過去的娛樂性相聲大致可以分為「技巧類」和「笑話類」兩種;技巧類的相聲主要集中於「學」和「唱」,以超凡的技巧來娛人,這其中也有「說」的,如「繞口令」、「貫口」,都是一種超凡的語言技巧。笑話類的相聲則常常涉及歌誦與諷刺,也不排斥單純以滑稽詼諧取勝;例如高英培、范振鈺表演的《釣魚》,雖含諷刺因素,但真正扣人心弦的還是高度誇張的語言和賞心悅目的幽默。
  • 1949年以來,相聲藝術發生了很大的變革,不但全面戒除了任何具有「葷口」意涵的段子,走「淨化相聲」路線,連表演時間也有縮短的趨勢;過去的相聲段子通常要說個二、三十分鐘,甚至有長達四、五十分鐘的,上得台來,往往藝人演出至少得三刻鐘。但在1949年而後,相聲段子明顯縮短,長的不過十多分鐘,短的則只有幾分鐘。
  • 雖然,女子說相聲早在民國初期就有了,當時在江湖上賣藝的曲藝藝人,一般都是全家上陣,藝人家的女孩子都會說幾段相聲幫襯、舖場,但這都是臨時性的。

    正規的女相聲藝人直到三十年代後期開始才出現。早期的有來小如、于小福、耿四福、張玉鳳、吉文貞﹙藝名︰荷花女﹚等。到了四十年代更趨向於專業,有于佑福、劉玉鳳、回婉華、張松青﹙藝名︰小明星﹚等。再晚一點有吳蘋﹙藝名︰小蘋果﹚、魏文華等,其中不乏藝業精湛的藝人。

  • 作為一個專門名詞,「兒童相聲」出現較晚,而作為一種藝術現象,卻早已存在。最早相聲藝人「撂地」作藝,常常是一家大小齊上陣;年紀幼小的兒童站在椅子上和父、兄一起表演,俗稱「娃娃腿兒」。由於形象活撥可愛,形式又很新奇,因此,「娃娃腿兒」在觀眾中特別有人緣。
  • 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期,除1938年張杰堯曾經赴日本演出之外,作為北京土產的相聲藝術,可以說是從來沒有出國交流的體驗,連中國引以自豪的相聲作品,也只有《買猴兒》、《連升三級》等被翻譯為英、法文在國外發表過。

    八十年代初開始,隨著社會「改革、開放」,一些曲藝表演團體和相聲名家多次出國訪問講學,透過這些文化交流,擴大了相聲藝術在國際上的影響。最早在1980年侯寶林等人應邀赴日,與日本學者進行交流,開此風氣之先。

  • 相聲創作的過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是在1949年以後,往昔代代授徒的口傳心受,逐漸被「生活—曲本—舞台」這樣的過程所取代。曲本確立成為整個相聲創作過程的中心,而編寫出文字曲本,即被稱為「相聲創作」。
  • 著名的曲藝理論家馮不異曾說過相聲的歷史是「可溯之源長,可証之史短」。之後相聲史的研究,也說明馮不異半世紀前的判斷符合實際,完全正確。對於相聲的歷史溯源研究目前只處於初級階段,仍有很大的考據空間。

    相聲的現狀分析所涉及的範圍很廣,包括作品、作家、演員、風格、流派、技巧、手法、經驗、問題等,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碩果累累,但目前的研究成績仍未盡如人意。每回階段性的趨勢、走向,或對此一時期的回顧、展望,大都是結合了某次大型會演或相聲節一類的活動,來集中進行的,平時並沒有有序的組織或團體專門的這樣做。

    關於相聲的主要藝術手段「包袱」,許多相聲專著和學術論文都涉及到,對於構成「包袱」的種種手法的研究,目前意見基本一致,但也有待於進一步的好好研究、深入。

  • 很遺憾自八十年代末期以來,相聲藝術的發展呈現頹勢,似乎已由高潮轉向低潮,有人說「陷入谷底」,有人說「陷入危機」,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景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如果還能針對相聲藝術大力扶植,必要著眼於努力培養優秀的相聲演員和引導觀眾隊伍,更要大力創作佳作曲本,以及加強理論研究。這是最為可能讓相聲再展風華的四條路,也是有心努力的方向。

    最後,但願相聲藝術的東山再起,當在不太遠的將來!

  • 說唱藝術教本系列之《數來寶的藝術技巧》:本部分將系統深入「數來寶」這一曲藝藝術形式的特點,以及探討研究創作規律與演唱技巧。

    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高元鈞、高鳳山二位曾說:這部分對於數來寶「語言格律」的提法,關於數來寶「敘事說理」的創作規律的概括,都有其精到之處。在論述數來寶的演唱技巧時所闡述的八種「板式」,十二字技巧和三種唱法,皆點出了數來寶演唱技巧的本質特點。對於數來寶這一曲藝的創作、表演以及研究工作,也產生了很好的影響,有益於把整個曲藝理論更好的開展起來。

  • 數來寶這一名稱來源,和它的原始作藝形式有關。藝人們為商號、店舖所演唱的內容,主要是宣揚該商店的行業特點,誇耀其產品齊全、貨真物美,以及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等等。他們憑藉自己對各行各業的廣泛知識,以把店主人唱得高興、多給點錢為目的;為了討得店主人高興,所以往往會把店裡經營的商品,唱得比實有貨物更齊全、更豐富,使店主人感到,經藝人這麼一「數」,他的店中猶如「來」﹙增添﹚了「寶」﹙貨物﹚,故稱此種形式為「數來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