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有山,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華嚴經·菩薩住處品》)
佛經中講:文殊菩薩坐蓮台,騎獅子,道場在五台山。文殊菩薩通常供奉於大雄寶殿釋迦牟尼佛左邊,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釋迦牟尼佛告訴金剛密跡主菩薩說:「我滅度後,於南瞻部洲東北有國名大震那,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文殊菩薩是「文殊師利」的簡稱」、「曼殊室利」,是梵文Maj□sri的音譯,意譯為 「妙德」、「妙吉祥」。相傳他出生時家中現出十大祥瑞,因而得名。
釋迦牟尼佛說的是天國世界,可是世間的地理環境是依照天國世界的地理環境進行構造的。
五台山又名清涼山。五台山的五台猶如五頂,地理和地理形勢與《華嚴經》中描述的文殊菩薩的住處極其相似。
五台山位於山西東北部,在山西五台縣東北隅,從北嶽恆山婉蜒而來,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廣如壘土之台,故稱五台山。五台山五峰之外稱台外,五峰之內稱台內,台內以台懷鎮為中心。五台各有其名,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北台葉斗峰,中台翠峰。最高峰北台,海拔3061米,素來稱為「華北屋脊」。自然風光巔巒雄曠,秀麗壯觀。
唐太宗言,「五台山者,文殊閟室,萬聖幽棲,境系太原,實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山西通志卷》)從此五台山便被公認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成為佛教聖地。
五台山是唯一兼有漢地佛教與藏傳佛教的道場。五台山佛教歷史悠久,早在東漢永平年間,就在這裡建造寺廟。此後,魏、齊、隋、唐、宋、元、明、清,屢經修建擴建,形成一片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
(本文轉載自正見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