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對於醫師的看診結果與所開的醫藥處方,不會懷疑,也沒意見;對於法院的判決,對於法律的解釋,也大多相信,不會有太多質疑;早期的家長,把孩子託付給學校,對於老師的教學、學校安排的活動,也沒多大意見。為什麼?因為大家覺得那是一種專業,是高深的學問,我們很少接觸,很少有經驗,所以自然就不會有太多意見。
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幾乎都接受過不同形式的教育;有的是在學校,有的是在工作的職場中。而只要是陪著孩子成長過的父母或祖父母們,談起「教育」,或說到和「教育」相關的事項時,大家都覺得不陌生,也都有不一樣的心得與見解,甚至覺得不困難,可以侃侃而談。
社會大眾與家長們因接受教育機會增加,大家關心教育,大家重視教育,其實是值得恭喜與高興的事。因為透過大家的關注與重視,我們的下一代才會有更好的身心發展,有更寬更廣的視野,更多的社會競爭力,去接受他們未來人生的種種考驗,去打造他們亮麗的人生。
一般人都會習慣以自己以前的經驗,來看現在社會發生的事,用過去的知識基礎,來解讀現在面臨的問題。這原本也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值得拿來談論的大事,但是對於某些專業領域的內容,我們如果不加分析、不加深入思索時,便很容易帶來自己或他人的困擾與損失,面對「教育」,就是一個例子。
在早期教育未普及的年代,只要識字的人就幾乎可以當老師,後來是師範院校畢業的可以當老師;當師資不足的時候,大學畢業經過受訓的也可以。而現在師資過剩的年代,有許多大學、研究所教育本科系畢業,想要當老師也是百中取一,非常的不容易。可見教師的資格與條件,因社會的變遷與進步狀況,也會不斷的被要求提昇,每一位現職教師需要有相當程度的專業進修與不斷成長,才能成為一位跟得上時代教育思潮的老師。
家長關心子女在知識與品行方面的學習內容與方式,是值得我們敬佩的;而學校教師給予學生較好的輔導與協助,也是應有的專業表現;雖然兩者站在不同角度給予關心,然而其最終的願望其實是相同的。所以當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所疑問時,教師就是最好詢問與合作的對象;或許老師未必全懂,但至少老師是長時間對學生近身觀察和共同學習成長的人。
老師在專業上,被要求依據每一個學生在生理、心理、學習能力、家庭狀況等等的個別差異,在學習和行為指導方面,給予每一個孩子最適切的、個別化的內容和指導方法,給予最積極的協助。所以當孩子告訴家長學習上作業太多、太少;考試太難、太簡單,或同學之間相處的互動關係有所困擾時,請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立即抱怨老師和同學的不合理,不要即刻以為孩子受到委屈而動了肝火,請先冷靜的和老師聯絡,了解實際狀況後再做處理。
「教育」絕對也是專業的一種,是值得我們謙卑面對,值得我們認真了解,值得大家互助合作的偉大事業。它不是人云亦云,不是用舊有的經驗推論、不是聽某人說的或依據書本雜誌上寫的,就可以當成評論教育的指標;它是依據教育的原理原則,然後配合每一個學生的個別差異等客觀條件之後,才能研擬出面對不同孩子的積極策略的,它是所有老師們和家長們用心品讀,卻仍不易讀通的一門學問。◇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