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7日訊】樂曲源流
武林箏曲的發展與「杭州灘簧」、「江南絲竹」有深厚的淵源關係,演奏上要求以右手清彈為主,旋律音韻一般多以淡雅、含蓄以及清秀見長;傳統樂曲較忌彈奏雙手繁鬧的手法。
「杭州灘簧」有慢板、快板和烈板三種基本唱腔,其伴奏樂器最初是模仿「蘇州灘簧」而來,有胡琴、琵琶、三弦或鼓板等樂器,後來加入了古箏。演奏風格上,其節奏一般都比較明快、流暢且秀麗。「灘簧」原產生於蘇州,其後向南發展至浙江一帶的湖州、杭州與溫州等地區,因此形成了「杭州灘簧」。箏作為伴奏樂器多以加花的方式演奏,並逐漸形成了依〝勾、托、抹、托〞排序等頗具特色的演奏技法,甚至對此技法有〝四點〞的專稱。「杭州灘簧」經由歷代彈箏藝人在其伴奏生涯中的揣摩和改編,逐漸形成了箏的獨奏曲,而成為杭州箏派的曲源之一。
「江南絲竹」主要流行於江蘇南部、浙江西部及上海地區。演奏形式是以絲弦和竹管樂器相結合,主要有琵琶、二胡、揚琴、三弦、笛、笙、簫、鼓、板、木魚、鈴等,其音樂風格明朗、細膩、綺麗且幽雅。樂曲大多來源於民間,與婚喪喜慶及廟會等活動有關,群眾稱之為「細吹細打」;浙江箏和江南絲竹音樂的曲目有許多是相同的,如:浙江箏曲中的『雲慶』與『四合如意』等仍保有「江南絲竹」歡快流暢、清新活潑之曲調特色,可見「江南絲竹」亦是浙江箏曲的部分曲源。
民間樂曲『高山流水』,最早流傳於浙江一帶,原為桐廬地區笛譜,經杭州彈箏藝人移植為箏曲,並成為浙江彈箏藝人在傳授時的重要曲目;後流傳到北方,婁樹華根據原工尺譜按北方彈箏藝人習慣編訂了演奏指法。
這首優秀的傳統箏曲『高山流水』,是首描繪寫意的作品,音韻鏗鏘古樸,借景抒情,據傳是以俞伯牙與鍾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為背景,與古琴曲『高山流水』在曲調上毫無共同之處,只是同名異曲而已。
樂曲介紹
相傳春秋時代有一位以琴技著名的民間音樂家俞伯牙,提起伯牙,人們常會聯想到千古名曲『高山』和『流水』,《呂氏春秋‧本味篇》和《列子‧湯問篇》中記述了先秦時期一個關於「知音」的音樂故事: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聲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這段文字主要描述當伯牙彈琴時,心中想到要表現高山,在一旁聽琴的鍾子期馬上會領悟到音樂所表現的是什麼,便感嘆道:「你的琴聲美妙極啦!是那樣的崇高,猶如巍峨的高山一樣。」伯牙轉而想要表現流水時,鍾子期也隨即能領悟,又感嘆到:「你的琴聲美妙極啦!是那樣的浩浩蕩蕩,猶如江河流奔一樣。」彈完後伯牙放下琴來感嘆到:「真難得啊!你對琴音的感受和體會是那樣的真切,你的想像簡直和我心裡所想的一模一樣,我還有什麼可隱瞞得了呢?」後來鍾子期死了,伯牙痛失知音,便割斷琴弦,摔碎了琴,發誓此生再也不彈琴了,他認為世上再也不會有像鍾子期那樣懂得他的琴聲、理解他音樂造詣的人了。後人並把伯牙和鍾子期的友誼作為典範,「知音」與「知己」也就成了同義詞。
技法說明
此曲以清彈為主,演奏技法上強調突出節奏變化,盡量避免習慣性的加花,是揉合南(江、浙)、北(魯、豫)箏曲技術於一爐的代表作品。樂曲一開始採用了兩個八度帶按滑的〝大撮〞,這在浙江箏本身中極為少見。左手〝按〞、〝滑〞的技法除了注意節奏的準確外,在顫音揉弦的運用其幅度不宜過大,對於〝Si〞、〝Fa〞二音的音準上,則接近於十二平均律的本位音高。
大段〝拂音〞樂段將主題旋律強調出來,特別注意〝拂音〞強弱音色的變化與運用。@*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