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相聲史《「相聲」考略》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關於「相聲」一詞的由來,必須從“像生”—“象聲”—“相聲”的發展線索來看,在相聲的具體成長階段,就是從“象聲”往“相聲”過度而最後定名為「相聲」的過程。以下做一大略回顧︰

一、 「象聲」
“象聲”又稱為“隔壁相聲”,早在明代已經盛行,例如李聲振《百戲竹枝詞》記載︰「圍設青綾好隱身,象聲一一妙於真。誰知眾口空嘈雜,絕技從無第二人。」註:以青綾圍,隱身其中,以口作多人嘈雜,或象百物聲,無不逼真,亦一絕也。

嘉慶初年佚名《燕台口號一百首》裡提到「象聲」:「漫說南人辨北音,瞽兒詞調未分明。張來布幔藏身處,板凳安排聽象聲。」《紅樓夢》第三十五回中薛寶釵斥責薛蟠,也出現了「象生兒」一詞:「你不用做這些象生兒了!」這裡「象生兒」泛指摹擬別人的言行。

乾隆年間,蔣士銓《京師樂府詞》中亦有《聽象聲》:
「帷五尺廣七尺長,其高六尺角四方。
植竿為柱布為牆,周遭著地無隙窗。
一人外立一中藏,藏者屏息立者神揚揚。
呼客圍坐錢入囊,各各側耳頭低昂。
帷中隱隱發虛籟,正如萍末風起方悠揚。
須臾音響遞變更,人物鳥獸之聲一一來相將。
兒女喁喁暱衾枕,主客刺刺喧壺觴。
鄉鄰詬詈雜雞狗,市肆嘲謔兼馳驤。
方言競作各問答,眾口嘈聒無礙妨。
語入妙時卻停止,事當急處偏迴翔。
眾心未厭錢亂撒,殘局請終勢更張。
雷轟炮擊陸諢火 ,萬人驚喊舉國皆奔狂。
此時聽者股慄欲伏地,不知帷中一人搖唇鼓掌吐吞擊拍閑耶忙?
可憐繞帷之客用耳不用目,途說道聽亡何鄉?
顛風忽縮土束口,寂然六幕垂蒼蒼。
反舌無聲笑耳食,巧言惑聽真如簧。」

這裏描寫的是兩個人表演的「隔壁象聲」,“一人外立一中藏”。外立者不會口技,只是幫助斂錢,有時也順口搭言,類似對口相聲的“捧哏”,這可能是從“隔壁象聲”(暗春)到“對口相聲”(明春)的過渡階段。

二、 「象聲」到「相聲」
從一個人摹擬口技的“象聲”演變成單口笑話,就必稱之為「相聲」。八十多年前,北京的相聲藝人在天橋“撂地”﹙露天表演﹚作藝,常說:「學,就是學點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河裡鳧的,草棵裡蹦的,學點各地方言,橫豎嗓音以及各種小買賣的吆喝。」這裡還有明顯的口技的痕跡。

二十年代,張昆山在天橋“撂地”﹙露天表演﹚作藝,先用白沙子在地上撒出啄木鳥、母雞下蛋等,演來頗受歡迎。朱鳳山除一般摹擬以外,還編演帶有情節、人物的《五子鬧學》、《闔家允樂》等,可以說已經從口技演變為相聲了。 ﹙張昆山、朱鳳山二人,另有後文介紹。﹚

已謝世的原北京市曲藝團相聲演員湯金澄三十年代末曾在西單商場“撂地”作藝,與張傑堯、高德明、戴少甫、緒德貴齊名,被譽為“笑林五傑”。湯金澄的表演既有摹擬各種聲音的口技,又有幽默詼諧的插科打諢,生動地體現了從“象聲”往“相聲” 形式邁進的過渡形態。

﹙待續﹚(//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如同許多失傳的藝術形式一樣,「參軍戲」雖然在唐朝、五代都盛行一時,卻鮮有文字記載的腳本流傳下來。根據王國維《宋元戲曲考》所附的<優語集>裡一些「參軍戲」的故事,其中有七、八篇是較為可靠的史料,根據這些劇本內容及其他有關資料,可以歸納出「參軍戲」具有如下特色︰
    一、嘲弄諷刺
    二、鹹淡見義
  • 「參軍戲」是好笑的,是詼諧的,是幽默的,又是講道理跟時事的,這與古代「俳優」的作用與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參軍戲」演出的地點如果不在宮廷,就是在帥府,藝人們往往要當著帝王跟達官貴人的面前演出;而「參軍戲」內容「敏感」,如果不披上喜劇的外衣,用笑話的面貌出現的話,免不了會給自身帶來禍殃。
  • 不少學者早就注意到「參軍戲」與相聲之間的淵源關係,認為相聲是由古代的「參軍戲」發展、衍伸、變化而來的,因此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優良傳統,和喜劇風格的「中國諷刺文學」。很多學者贊同從表演形式跟內容來看,古代的「參軍戲」跟現代雜耍類的相聲,具有百分之九十的相似性,但絕不是在「參軍戲」跟相聲之間劃等號。
  • 宋代的百戲雜陳、盛況空前,說唱藝術臻於高潮。據文獻記載推斷,宋代百戲中明確屬於說唱藝術的至少有︰「講史」、「說三分」、「五代史」、「小說」、「商謎」、「合生」、「說渾話」、「說經」、「諸宮調」、「學像生」、「學鄉談」、「叫果子」、「唱耍令」、「唱賺」、「小唱」等。
  • 提到談古論今、如水之流的「舌辯」,顯然繼承了「俳優」滑稽多變的傳統,例如《清平山堂話本》裡<快嘴李翠蓮>的快言快語︰

    「公是大,婆是大,伯伯姆姆請坐下,兩個老的休得罵,且聽媳婦來稟話:你兒媳婦也不村,你兒媳婦也不詐。從小生來性剛直,話兒說了心無掛。公婆不必苦憎嫌,十分不然休了吧。也不愁,也不怕,搭搭鳳子回去吧。也不招,也不嫁,不搽胭粉不妝畫。上下穿件縞素衣,侍奉雙親過了吧。

  • 「相聲」一詞是由「像生」逐漸演化而來的,所以提起宋代百戲中與相聲的「學」相關的藝術形式,首先要說說「學像生」。
  • 屬於摹擬聲音的技藝可以「叫果子」為例,「叫果子」就是摹擬街頭做小買賣的么暍,但是增加了音樂性,並且適當的加以美化,與後世相聲的「摹擬市聲」如出一轍。如傳統相聲《改行》中的一段,即因表演者逼真、酷似的演出,常常引起熱烈的掌聲︰
  • 宋代百戲與「相聲」裡「文字遊戲」的相關藝術形式,主要有「合生」與「商謎」兩種。
    「合生」又做「合笙」,歷史淵源較為久遠,是介乎「雜劇」、「說書」與「商謎」之間的技藝。早在唐代,就有歌舞戲的合生,以兩人演奏對話,有時舞蹈唱歌,有時指物題詠,滑稽含諷聞名。
    「商謎」,就是猜謎,屬於語言文字遊戲,古已有之。古代「俳優」的“隱語"其實就是猜謎活動。
  • 相聲繼承了「喬合生」“指物題詠”,“應命輒成”,“滑稽而含玩諷”的傳統,更有創新和發展。如傳統相聲《兄妹聯句》蘇東坡和蘇小妹的故事,就是一個例子。
    「合生」又做「合笙」,歷史淵源較為久遠,是介乎「雜劇」、「說書」與「商謎」之間的技藝。早在唐代,就有歌舞戲的合生,以兩人演奏對話,有時舞蹈唱歌,有時指物題詠,滑稽含諷聞名。
    「商謎」,就是猜謎,屬於語言文字遊戲,古已有之。古代「俳優」的“隱語"其實就是猜謎活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