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小提琴製琴師

蘇丁選尋獲古漆祕方 古製名琴再現人間

文 ◎ 盧心權 攝影 ◎ 連黎
font print 人氣: 12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8日訊】埋首鑽研半世紀,當年無力購買小提琴的鄉下男孩,竟研發出失傳二百多年的古漆祕方,讓世人得以平實的價錢享有古製名琴之美……
每個人兒時都有夢。但大多數人的夢,常隨著歲月的增長而漸漸改變甚或幻滅。然而蘇丁選的兒時夢想卻持續了半世紀,並且在圓成自己夢想的同時,也讓許多提琴愛好者,能以最平實的價錢,買到音色足以媲美古製名琴的絕妙好琴。

兒時琴音結下提琴之緣

蘇丁選出生在台灣屏東東港的一個木工家庭,那兒是一個以漁業、農業為主的鄉村。小學二年級時,蘇丁選偶然從國小校長家的日式宿舍旁經過,無意中看到國小校長的兒子正在拉琴,小提琴美妙細緻的琴音及高雅的外型深深觸動了他,他心中熱切的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擁有一把自己的琴。

當時台灣剛剛光復,普遍貧窮,一般家庭連三餐都顧不來了,更遑論讓孩子學習小提琴──因為買不起琴也無力繳交學費。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一位顧客拿了一把日據時代留下的小提琴到蘇丁選家去做木工修理,那是蘇丁選第一次親手摸到小提琴。為了能一圓自己的提琴夢,蘇丁選便把那把小提琴的外形輪廓描了起來,利用課餘時間跟父親學會木工手藝,在他十四歲那年,無師自學地開始嘗試作起提琴來。雖然當時所製作出來的第一把自製提琴很粗糙,音色差,且尺寸不是很準確,但是卻讓他與小提琴製作結下了終身的不解之緣。


蘇丁選說,琴是有靈性的,好的琴會跟人走,人要什麼,琴就給什麼。

不懈探索名琴祕密技術

當時台灣懂得製琴技術的人不多,即便想學也沒有好老師可以教。蘇丁選師專畢業後,就到台北盲啞學校教課,並利用業餘時間摸索製琴技術。他漸漸結識了一些小提琴教師後,得知國外有不錯的提琴製作材料,便開始從德、義等地購買材料來製琴。

在不斷的學習、鑽研過程中,蘇丁選漸漸意識到,所製作出來的提琴要達到「尺寸的精準」、「外觀的精美」,以及「音質的優美」,才能算是一把好琴。對於有木工基礎及受過科班美術工藝技能專業訓練的蘇丁選來說,這前兩項並不難,只需幾年工夫就可達到,而唯獨「音質優美」一項,卻花了他數十年時間而無法突破。

蘇丁選說,歐洲提琴製造技術於十八世紀達到最高峰,歷史上的「名琴」如音色超凡絕倫的「史特拉地里提琴」等,多半是在那個時期所製作的。此後因「祕密技術失傳」,專家學者咸認為歐洲的製琴技術至今一直處於「黑暗時期」,無法恢復昔日光景。

他說,要解開「名琴的祕密」,首先必需了解製作一把好琴的四個要件,亦即:「材料選擇」、「琴胴厚薄」、「油漆祕方」以及「配件調整」。

他分析說,木材是天然物,只要有眼力與經驗,取得好材料其實並不難;琴胴的厚度控制只要琴在未上漆時裝弦拉奏就可調整;絃栓、琴碼、音柱、尾絃板和額塾等配件的調整雖然費事,但只要有經驗與耐心作長時間觀察,不斷修正,即可做到最好的組合,在技術方面並不困難;唯獨「油漆配方」,是失傳的部份。

他曾赴德、義拜師求藝,卻發現那些琴製師會的他都已經會了,而能突破製琴瓶頸的「祕密技術」卻遍尋不得。正當他想要放棄卻又心有不甘時,一位退休的老漆匠告訴他:「所有漆料中,彈性及密度最好的是天然漆。」「中國就有這種天然漆。」

沒想到,就這麼一個偶然的指點,卻讓蘇丁選循跡找到了能突破小提琴音色問題的古漆祕方。

天然漆解開名琴之謎

正當蘇丁選聽了老漆匠的指引,想嘗試用天然漆來漆琴時,一位在台灣故宮博物院工作的朋友發現,故宮的資料室收藏有明末清初時把天然漆銷售到歐洲的出貨單,上面連貨物的斤兩、價格都有。

這個發現讓蘇丁選大為振奮,因為這很可能就是當時歐洲古製名琴的天然漆來源;也許是因為戰爭或貿易中斷,致使停銷,無漆料可用而失傳;也許是因為工業革命後發明了施工省時省事的人造漆,快速又可大量出產,而使得小量生產又難施工的人造漆漸漸被遺棄而失傳;當然也有可能如日本學者所報告的,本來地中海一帶有產天然漆,後來可能因地球大氣變化,漆樹不活了,只好改用人造漆,因而失傳。

無論如何,這條路是有跡可循了。蘇丁選試用天然漆之後,發現此漆果然有古琴漆的特徵:上漆失敗時,漆的顏色會變黑,溫度、濕度不對時漆不易乾等,這些都恰恰符合歐洲產業革命前製琴相關文獻的記載。蘇丁選更在嘗試中發現,上了天然漆的小提琴,音色果然變的更美、更有靈性,和他所聽過的古製名琴的音色是極為相似的,於是,便傾盡全力循著這條路子嘗試下去了。

不懈嘗試終獲古漆祕方

雖然使用天然漆在油漆工程技術上極端複雜又困難,但一心想要製造出頂尖名琴的蘇丁選仍積極的四處尋覓各種適合製琴的天然漆種。他在專設的實驗室中,不懈地嘗試來自中國、台灣、中南半島和日本的一、兩百種漆種,歷經了約三十時間,終於發現那「唯一」能產出最佳音色的漆樹品種。


製造一把讓蘇丁選覺得滿意的小提琴,至少需要五到十年時間,其中花在「調整」的時間是很長的,有時甚至要花上十幾年的時間。

不過,用天然漆來漆琴,在技術上困難很大,純漆是不能直接用的,在天然漆本料之外要加上複雜的配方才行。蘇丁選研製提琴五十年,才將此漆的複雜性一一釐清,找回同時失傳二百多年的古漆與配方,讓失傳已久的漆藝再現人間,重現古琴漆的光輝。

蘇丁選在比較人造漆及天然漆對提琴音質的影響時表示,近代所使用的人造漆,是用樹脂加酒精、松節油等溶劑溶解來做漆,用人造漆所製作出來提琴音色不完美,漆膜脆弱,日久會脫落,音質變壞,光澤也讓人瞧不起;而上了天然漆的手工提琴音質高貴而有靈性,音量飽滿,高音清脆,中音甜美,低音渾厚,避免了某些外國名琴高音或低音不完美的缺陷。

他說:「手工琴上的天然漆一旦乾了之後,沒有任何溶劑可以把它溶掉,小提琴可以有五百年的壽命,大提琴可以有一千年的壽命,且泛音豐富,彈性有力,不但光澤極美,不易脫落,且音質優美無比,日久益佳。」

令眾人驚豔的平價名琴

跟一些動輒數百萬、數千萬甚或上億元的古製名琴相比,蘇丁選所製作的提琴真的可謂物超所值。雖然因為他的提琴音質絕佳但價格卻十分平實,而使他曾遭某些提琴製造商的打壓、中傷,但他如呵護孩子般用心製作的提琴,卻掩不住明星的光芒,屢屢讓真正識貨的行家驚豔不已。

台灣著名的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孫小媚博士早年使用的是在紐約購買的、具有二百五十年歷史的意大利琴,二零零零年回台任教後,在小提琴名家錢國昌教授的推介下,開始使用蘇丁選所製作的提琴;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樂團首席江維中教授、台灣師範大學中提琴教授楊瑞瑟等提琴名家,也都使用蘇丁選所製作的提琴。

孫小媚說,在美國,她曾有機會接觸到包括史特拉底瓦里、蒙塔里阿那等名琴,對她來說,有些古琴的音色及韻味的確特殊有種迷人的氣質 ,但相對地,在動態及音量與全音域的共鳴方面,則不見得平均,並且顯得薄弱;用這些古琴來錄音及在小型場所演奏不會有問題,但若在現代的大型演奏場所包括音樂廳演出時,在傳達樂曲的整體性方面,就會顯得比較吃力。

「而蘇老師的每一把琴都有他自己的特色,讓演奏者能夠盡情發揮,不會有限制!他的琴的敏感度及音色的氣質,絕對是毋庸置疑的!在音樂廳演奏,也很具穿透力。」她讚嘆地說。

孫小媚曾在蘇丁選的提琴發表會上演奏過西班牙作曲家卡沙多的「無伴奏組曲」,一位聽眾了琴聲後說,他一生只曾被兩個人的琴聲所感動過,一次是被國際小提琴大師帕爾曼的琴聲所感動,另一次,就是在那場發表會中,被使用蘇丁選提琴演奏的孫小媚的琴音所感動。之後,這位聽眾馬上去找蘇丁選買琴!

使用蘇丁選的小提琴二十年之久、曾經留日主修小提琴的台灣屏東東新國中音樂教師林振全說:「蘇老師的琴很具震撼力,音色很沉,很有內涵,當代意大利新琴是不可能有這種音色的。」他說,一般來說,一位製琴家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及無數的失敗,才能製造出「一把」好琴,但蘇老師那兒,卻有「很多很多」把真正絕佳的琴!

除了國內名家外,包括德國的小提琴名師柯尼西教授及他的學生等,都是蘇丁選提琴的使用者。

雖然向來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蘇丁選一再強調,自己只是為把好的文化留給世人而投入研究,從來不是為了錢而製琴,「從未把自己的提琴帶著跨出門檻一步去跟人主動推銷」,但真正識貨的行家,卻在緣份的牽引下,一一找到蘇丁選,用極為平實的價錢,享得頂級名琴之絕妙音色。


蘇丁選認為,提琴是有生命的,每把琴都有不同的、屬於自己的音色;琴就像孩子一樣,是有靈性的,會成長也會變壞,需要持續的關照及調整;「好的琴會跟人走,人要什麼,琴就會給什麼。」蘇丁選說。


堅持理想的學者與藝術家

堅持理想,常常要付出許多的代價。問蘇丁選在製作提琴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不順的地方?他笑稱,在這個過程中,「一路都很不順」,但是「失敗還是要找辦法去解決,因為失敗也是一種資料,至少可以研究這次為什麼會失敗」。這樣的處事態度,讓蘇丁選這一輩子下來,幾乎沒有什麼事是不能解決的。

也就是這樣的研究精神,以及不求名利的淡泊,讓蘇丁選可以數十年如一日地做著幾乎沒有商業利益可言的研發工作;其間親友多次勸他不要做下去了,但為了達成理想,他還是毅然地堅持下去,直到五、六年前,他的琴漸漸獲得很高的評價,才首度獲得家人的支持。

對蘇丁選來說,最快樂的事不是享有山珍海味、榮華富貴,而是成功地達成自己的理想與目標時;但過一陣子,當自己眼界、理想抬高時,「又會變的不快樂了,而又要努力地去想辦法達到更高一層的目標了。」蘇丁選笑著說,「這個過程一直在反覆進行著。」

不斷地自我突破,不懈地努力研究,用愛心、耐心、細心及文化傳承的精神去製作手工提琴;這樣的精神、這樣的情操,也許就是蘇丁選能研發出失傳多年的古漆祕方之祕密所在!

小提琴製作步驟

(第一行)
1 刻琴頭渦卷和弦槽。
2 刨面板厚度。
3 削製 f 孔。

(第二行)
4 裝低音棒。
5 裝楓木側板。
6 裝襯木。
7 裝角木。

(第三行)
8 用天然膠將面板與底板接合。
9 裝琴頭。
10 用「人髮刷」上漆,至少要漆幾十遍。


(第一行)
11 裝音柱、調整音柱位置。
12 裝弦卷。
13 裝琴碼。
14 裝尾釘。

(第二行)
15 裝拉弦板。
16 裝弦。
17 裝下額壂。

(第三行)
18 完成的琴。

(轉載自《新紀元》周刊)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6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二日電)你見過腳會打拍子的兔子、會拉小提琴的交響琴人機器人嗎?台科大機械系系統設計專題競賽今天登場,學生們打造形形色色的機器人表演,結果今年第一名是「轉運兔」,第二名「舞動奇蹟」,第三名「大黃蜂」。
  • 鋼琴角鬥士李斯特--1811年出生於匈牙利,9歲開始舉辦演奏會。年輕時的李斯特猶如現代舞台上的天王巨星,擁有大批為他神魂顛倒的追星族。他一出場就能讓台下的貴婦們昏倒。之前幾乎所有的鋼琴演奏家都雙手緊貼鍵盤彈奏的,但李斯特一反常規把手臂高高舉起然後重重落下,頭髮往後一甩,鋼琴隨即發出巨大的轟鳴。不論是創作還是演奏,他都頗像與鋼琴對決的角鬥士般激情四射。他還有把鋼琴彈碎的記錄,因此他的音樂會上經常備有三架鋼琴。這一切也歸功於他受到了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具有魔幻性的高超演奏的影響。他用鋼琴創造了各樣的音響效果,雷聲與閃電,悠長的鐘聲,潺潺的溪水,咆哮的激流,神聖莊嚴的吟唱,飛馳的駿馬等等。在所有鋼琴作曲家中,李斯特運用的形象最為豐實。他的女性粉絲簡直把他奉為神明。這位鋼琴史上的一代巨師,晚年曾在梵蒂岡住過,在羅馬天主教堂中得到過神父的聖職。
  • (大紀元記者仇錦光昆市報導)為了歌頌與感謝父母恩情之偉大﹐中華耆英會和南岸老人服務中心於6月3日在昆士80號克雷街道賓樓(Tobin Towers)十二樓舉辦「琴音謝親恩音樂會」﹐特邀小提琴手林嘉誠為中外耆老住客演奏數首動聽之中英歌曲以娛樂大家﹐約八十多人士到場。
  • 這是目前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學習的年輕小提琴陳佳峰,在今年4月參加第13屆梅紐因國際小提琴賽前夕所寫的博客中的一段,他在這次國際大賽中獲得第二名。陳佳峰在參賽期間渡過了他的21歲生日。
  • 兩位小提琴巨匠,查爾斯‧裡伯偉(Charles Libove)和大衛‧納迪安(David Nadien),現都住在曼哈頓,而且二人都年近80歲,他們的小提琴技藝可與當今任何對手媲美。
  • 大紀元記者唐景睿多倫多報導)亭亭玉立的丰采,深情動人的演出。日前侯以嘉在多倫多的演奏會,贏得了現場觀眾熱烈不斷的掌聲。自己主持自己的演奏會,一種讓觀眾參與她內心世界的新型古典音樂會。她令人感到那樣的親切,用自己獨到的聲音,音樂,與觀眾共鳴。4歲便開始演出的以嘉,在舞台上有如魚得水般的輕盈自在,觀眾也被感染得很放鬆很自在。
  • 【大紀元6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九日電)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菁英系列」,六月十八日及二十日將與旅美小提琴家胡乃元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及台中市中興堂共同演出,透過音樂帶領樂迷重溫音樂之都─維也納的美麗與哀愁。
  • 【大紀元6月10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六月十八、二十號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菁英系列音樂會,傑出的華人小提琴家胡乃元不只擔剛小提琴獨奏,更要以客席指揮的身分,帶領樂團演出,透過音樂帶領樂迷們重溫音樂之都「維也納的美麗與哀愁」。兩場音樂會將在台北和台中登場。(陳映竹報導)
  • 大紀元記者關浩香港報導)香港華人古典音樂界多年來都傳頌一個傳奇:當年一位只有10來歲的年輕人,憑著其個人在小提琴上的才華,成為香港管弦樂團史上最年輕的首席小提琴手。他就是黃衛明。今天,他已經是中文大學和香港演藝學院的資深小提琴教授,執教鞭達30多年。這些年來在音樂教育工作上,他具有深刻的體會,並在小提琴演奏上有著獨到的觀點。
  • 新唐人電視台2008年將連續舉辦9項國際大賽,引起台灣各界的矚目。手工小提琴製造大師蘇丁選和鑄劍達人陳世聰,以親手打造的名琴和寶劍贈與新唐人,除了肯定9項大賽發揚正統文化的精神,同時鼓勵台灣選手踴躍參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