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
四、 「舌辯」
提到談古論今、如水之流的「舌辯」,顯然繼承了「俳優」滑稽多變的傳統,例如《清平山堂話本》裡<快嘴李翠蓮>的快言快語︰
「公是大,婆是大,伯伯姆姆請坐下,兩個老的休得罵,且聽媳婦來稟話:你兒媳婦也不村,你兒媳婦也不詐。從小生來性剛直,話兒說了心無掛。公婆不必苦憎嫌,十分不然休了吧。也不愁,也不怕,搭搭鳳子回去吧。也不招,也不嫁,不搽胭粉不妝畫。上下穿件縞素衣,侍奉雙親過了吧。
記得幾個古賢人:張良、蒯文通說話,陸賈、蕭何快掉文,子建、楊修也不亞,蘇秦、張儀說六國,晏嬰、管仲說五霸,六計陳平、李佐車,十二甘羅並子夏。這些古人能說話,齊家治國平天下。公公要奴不說話,將我口兒縫住吧!」
像這樣的「舌辯」、「舌耕」,對後世號稱語言藝術的相聲影響很大,主要表現於以下 “見景生情、隨機應變”以及“口快如刀、如水之流”兩方面。
五、 舌辯特點——見景生情、隨機應變
如有名的傳統相聲《扒馬褂》,其中丙說風可大了,整刮了一宿把一口井給刮到牆外邊去了。但跟他對話的乙不信,甲於是要想方設法要替丙圓謊︰
「……
甲︰你聽著啊!你不是問他家那井怎麼刮牆外邊去了嗎?因為他家那牆太矮了!
乙︰多矮也刮不出去呀?
甲︰他家那牆不是磚牆。
乙︰土牆也刮不出去呀?
甲︰是籬笆牆,籬笆你懂嗎?
乙︰籬笆我怎麼不懂啊!
甲︰懂?啊!懂就完了。
乙︰什麼就完了?我問你這井怎麼會刮到牆外邊去了?
甲︰還沒明白哪?
乙︰你說什麼啦?
甲︰你不是問這井嗎?噢!是這麼回事,因為他家那籬笆牆年頭兒太多了,風吹日曬的,底下糟了,離著這井也就二尺來遠。那天忽然來了一陣大風,籬笆底下折了,把牆鼓進一塊來,他早起來這麼一瞧,睡眼朦朧的:「喲,怎麼把我這井給刮到牆外邊去了?」就這樣給刮出去的。
乙︰噢,這麼回事!
這就是一個見景生情、隨機應變的例子,主要在表現說話人的機智。
六、 舌辯特點——口快如刀、如水之流
「舌辯」有另一個口快如刀的特點,就如傳統相聲《八扇屏》裡講述項羽那段<渾人>的「貫口活」︰
「想當初楚霸王項羽,目生重瞳,帳下有八千子弟兵,攻無不取,戰無不勝。只皆因鴻門宴劉邦赴會之時,項伯、項莊拔劍闖入,在席前舞劍。多虧大將樊噲保走劉邦,從此鬥智;張良訪韓信,韓信登臺拜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智取三關,九里山十面埋伏困住霸王,霸王失機大敗。
正敗之時,見前有烏江攔路,後有韓信追兵趕到。抬頭見江中來了一隻打漁小舟,霸王點頭喚之曰:『漁家,將孤渡過江去,有薄銀相贈。』漁家言道:『你的人高馬大槍沉,我的船隻窄小,渡人難渡槍馬,渡槍馬難以渡人。』霸王說:『那有何難,先將孤家槍馬渡過江去,然後再渡孤家不遲。』
漁家聞聽,順舟靠岸,大槍搭在船上,馬匹拉上舟中,一篙支開,船離江岸約有數丈,漁家言道:『項羽聽真,我等非漁人,乃韓元帥帳下大將。奉元帥之令,前來盜你的槍馬,看你身為大將者,無槍,無馬,無卒,孤身一人,必將落於韓元帥之手。』霸王聞聽,頓足捶胸:『悔當初不聽亞父范增之言,今日果有此敗,我有何面目去見江東父老,看來孤乃是渾人也。』」
﹙待續﹚(//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