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音樂家生平
有樂聖之稱的貝多芬出生於十八世紀末,他從小就在父親嚴格的訓練下展現過人的音樂天份,並跟著多位音樂大師學習音樂,奠定了良好的音樂基礎。就在音樂事業逐漸起步的同時,他卻發現自己的聽力慢慢衰退。這個致命的打擊令他相當絕望、痛苦;即使如此,貝多芬依然創作出一首又一首令人感動無比的音樂。然而,伴隨著日益嚴重的耳疾及長年虛弱的身體,貝多芬因旅途中一次意外的重感冒而撒手人寰,於一八二七年逝世於維也納。
曲目推薦
專輯名稱:
Beethoven: Symphony No.5 (Op. 67) & No.7 (Op. 92)
演奏/指揮: 維也納愛樂樂團 (Vienna Philharmonic)/Carlos Keiber
專輯編號:47400DG環球
貝多芬在完成第五號與第六號交響曲後,受到拿破崙大軍進攻維也納的影響,他在精神上頗受打擊,恰巧接下來他又遭逢失戀的痛苦,於是這段期間成了貝多芬創作上的低潮期。所幸貝多芬消沉了一陣子後又恢復了旺盛的生命力,對於世事的體認也更加成熟圓滿。在一八一二年完成的《第七號交響曲》中,便洋溢著歡樂光彩,全曲一氣呵成、充滿力量,彷彿訴說貝多芬身上堅定的信念。
《第七交響曲》不像第三號《英雄》、第五號《命運》和第六號《田園》那樣有顯著的標題,所以較鮮為人知。但是這首交響曲結構均勻完整,充滿了力與美,更有人主張應把它放在九大交響曲之首呢!
第一樂章:A大調甚快板,充滿節奏性的主題貫穿全曲,發展部有一段假惺惺的沉思,但隨即現出原形,又展開一陣激昂的狂奔;
第二樂章:a小調小快板,陰暗的小調是莊嚴的送葬進行曲,一股渴慕與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哀哀曲調摧人熱淚;
第三樂章:F大調急板,是一首喜氣洋洋的詼諧曲,中間穿插了緩和的民謠曲調,旋律明朗浪漫,顯得十分活潑愉快;
第四樂章:A大調燦爛的快板,在這個樂章,所有的喜悅幾乎要滿溢而出,大家歡欣鼓舞喝個爛醉。有人稱第一與第四樂章是「爛醉的音樂」,也有人乾脆將第七號交響曲冠上「巴卡斯」交響曲的封號,那是因為巴卡斯正是希臘神話中的酒神呢!
華格納曾在一八四九年針對第七號交響曲提出一段評論 :「這首交響曲是舞蹈的神化,以最高的形式歡舞,是帶著理想化音樂色彩的神聖運動……又愛又大膽,既嚴肅又放逸,時而沉思時而歡喜,最後攝人心魄達到狂亂的境界,以接吻或擁抱作為結束。」
絃外之音
交響曲
「交響曲之父」海頓確立了交響曲的標準結構,這種音樂的形式已經傳沿了兩百多年。交響曲是一種規模龐大、專門為眾多管弦樂器而寫的樂曲,通常包含四個樂章,每個樂章各自獨立,並在結束後會有稍微的暫停,才進入下一個樂章。這四個樂章的速度或表情也有一定的標準模式,這種約定成俗的演出順序讓聽眾覺得安心踏實,不過滿腦鬼點子的作曲家們,還是會想盡辦法在這些固定的結構裡耍花樣的:
第一樂章:活潑輕快的奏鳴曲式。作曲家在這個樂章展現了整首交響曲的主題與精神,通常要具備不凡的魅力與足夠的內涵,如此才會吸引聽眾繼續聆賞。
第二樂章:柔和、富有感情的慢板。在歷經第一樂章的衝擊後,現在該讓聽眾喘息一下了。作曲家們會把最浪漫柔美的旋律擺在這個樂段,好像一個溫柔的按摩師紓解你全身的壓力。
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或詼諧曲。指壓過後全身舒暢,不過這時再不起來跳跳舞,聽眾們可要全部睡著啦!所以作曲家們在這個樂章會安排一個輕鬆的跳舞時間,可真貼心呢!
第四樂章:熱烈愉快的終曲。第四樂章通常以快板來增加氣勢,並與第一樂章的精神互相呼應,製造一種完整的結束感。這就好像品嚐了一道精緻的餐後甜點,拍拍肚子滿足地回家。如果聽眾在最後一個樂章裡感受到高潮迭起的氣勢,一定也會如此滿心歡喜地離開音樂廳的。@
摘自《 你不可不知道100首經典名曲》 高談文化出版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