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妝飾風俗
唐代是一個繼往開來的時代,政治上的開放和思想上的活躍,都超過了以往的歷史水平。這個時期的婦女,十分注重外表修飾,最明顯的特徵是面部妝飾。
先從脂粉來看。塗脂抹粉,是古代婦女常用的化妝手段,因為脂粉具有變嗤為妍的作用,所以深受婦女的喜愛。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婦女已經用白色的妝粉來妝飾自己的顏面了。最古老的妝粉.,有兩種成分:一種以米粒研碎後加入香料而成,名叫米粉;另一種則是化鉛而成,名叫鉛粉。它是一種經過嚴密的化學處理後產生的物質,是我國最早的人造顏料。和白粉配套的化妝品是胭脂。胭脂本作 「焉支」,相傳胭脂原產於我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張寨出使西域帶回了大量的異國文化,包括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民族風情,胭脂的引進,也就在這個時候。所謂胭脂,寅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時摘之,經杆揍,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艷的紅色染料。為了便於使用和保存,一般多用絲棉浸染後曬乾,使用時只要醮少量清水即可塗抹。因這種原料來源於焉支山下,所以被叫做 「焉支丁。大約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在焉支之中,又加入了牛髓、豬胰等物,使之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百。由此,「焉支」也被寫「胭脂」。
由於胭脂的推廣和流行,婦女作紅妝者與日俱增。到了唐代,這種風氣有增無減,據五代王仁裕 (開元天安道事)記載:「貴妃每至夏日,常衣輕硝,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於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說的是楊貴妃,因為塗抹了胭脂的緣故,連汗水都染成了紅色。王建 (宮詞)中也有類似的描寫,說一個年輕的宮女,在她鹽洗完畢以後,洗臉盆中猶如鋪了一層紅色的泥漿,詩曰:「舞來汗濕羅衣徹,樓上人扶下玉梯。歸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裡潑紅泥。」
轉載自《中國古代服飾風俗》文津出版社(//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