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將領:單憑以色列難全面摧毀伊朗核設施

標籤:

【大紀元12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特拉維夫19日專電)伊朗擁核自重以色列深感威脅,不時揚言擬發動軍事攻擊。但以色列前「國家安全會議」主席艾蘭德表示,單憑以色列國防武力,還不足以全數殲滅伊朗建置核設施的計畫。

以色列國家安全會議(The National SecurityCouncil, NSC)於1999年成立,主要職掌為協調、整合政府各部會,並分析、監控、處理有關國家安全事宜。艾蘭德(Giora Eiland)於2005至2006年官拜少將任主席職。

因伊朗核威脅如芒刺在背,以色列不斷放話擬對伊朗動武,不過據以色列「新訊息報(Yedioth Ahronoth)」報導,艾蘭德不看好,他認為以色列現有的軍力可徹底摧毀伊朗核設施,也「打不贏伊朗(Israelcannot defeat Iran.)。」

他在「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國家安全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NationalSecurity Studies)」舉辦的研討會中表示,雖然以色列力求摧毀伊朗核設施,且不容死灰復燃,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以色列可能辦不到。

艾蘭德直言,以色列「不可能擊敗伊朗」,並說以色列不論發動空襲或調動部隊,都無法迫使伊朗停止發展核計畫。

他說,以色列若採取軍事行動,頂多延緩伊朗核設施計畫的進程,或混亂伊朗核設施計畫推行的步驟、方略,但關鍵在於如此能拖延多久?

艾蘭德表示,以色列若出兵伊朗,務必與美國協同一致,特別是戰略運用,更要取得一致共識。「若以色列出兵加薩都需與美國全然合作,很顯然地,出兵伊朗分明為超出以色列能力範圍的事,更要與美國配合」。

他另預估,對伊朗動武恐面臨不利的風險,若軍事行動失利,以色列恐需付出三方面的代價,其一固然為無法攻下作戰目標,其二為損及可恫嚇他人的戰力,其三恐需承擔被視為侵略者的負面指控。

艾德蘭說,若採取軍事行動,以色列需承擔的另一個風險即除了伊朗之外,還需面臨中東地區其他國家的反應,屆時伊朗可能不僅對以色列人下手,也可能會鎖定在中東地區的美國人,採取行動。

他分析,若以色列下定決心要採取軍事行動解決伊朗問題,比較有可能的動手時機應為自明年夏天至2011年夏季,但機會稍縱即逝,而時間因素必然會影響下屆以色列政府,究竟應否動武或採取其他行動對付伊朗。

相關新聞
以色列釋放224名巴勒斯坦囚犯
中國旅客激增 以色列旅遊部籌備中文服務
貧富差距擴大 以色列生活大不易
傳教宗5月訪約旦以色列 會晤巴勒斯坦領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