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中藥與糖尿病

陳萍和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糖尿病會有血糖增高,多飲、多食、多尿,疲乏無力和體重明顯減輕等症狀。與中醫病證中的消渴近似。在《素問‧奇病論》中,即有「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 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的記載,說明古代的醫家已認識到此病與高熱量飲食直接有關;金元時代劉河間、朱丹溪等提倡三消燥熱學說,主張以清熱瀉火,養陰生津為治療原則;明代趙獻可、張景岳等提倡治三消當以治腎為本。

  糖尿病常以陰虛燥熱開始,病程日久,可導致氣陰兩虛、陰陽兩虛,五臟受累,並常發生各種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腦血管病、腎病等。這些併發症是導致糖尿病人死 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強調要早期治療,控制病情的發展。故現代多主張從燥熱傷陰、肝腎陰虛、脾胃虛弱、瘀血阻絡、陰陽兩虛方面,辨證論治。少數中年或老年患者,多飲、多食、多尿和消瘦的本證不明顯,常因一些併發症就醫而發現此病,臨床上必須詳為診察。

  糖尿病的發病與飲食有直接關係。糖尿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調整飲食結構,特別是食量的控制,適當配以新鮮蔬菜、豆類、瘦肉、雞蛋等。此外,保持精神愉快,起居有常,房事有節,積極參加體力所能及的運動和勞動,對於防治糖尿病也有不可忽視的意義。生活要有規律,避免緊張勞累,以防反覆。糖尿病患者易於出現皮膚感染,故原則上禁用針刺療法。久病臥床的病人要勤翻身擦澡,避免褥瘡的發生。

  近年來中醫藥方面在防治糖尿病做了很多研究,發現人參、甘草、黃耆、梔子、黃芩、大黃、葛根、桑葉、蒲黃、槐花、銀杏葉、黃連等,許多中草藥可對胰島素敏感度有所影響,進而幫助血糖的控制與新陳代謝的運作。(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轉載自健康快遞e電子報)◇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