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依據日籍學者三谷陽子博士所發表論文「東亞琴箏之研究─琴樂歷史的變遷」中,曾著墨1956年查阜西先生帶領中央音樂學院古琴採訪小組所做的古琴採訪工作,其工作報告中,記載了八個不同的琴派:泛川、諸城、廣陵、九嶷、嶺南、新浙、浦城、鳳陽。此採訪報告即以地域性觀點分類。
近代由於交通工具便捷,琴人互通便利,不僅縮短了區域的距離,更因成立琴社和有聲資料的廣泛流通,以及師承、傳譜的交互影響,形成個人獨特風格,如管平湖、吳景略及查阜西等。
管平湖1897-1967,名平,字吉庵、仲康,號平湖,江蘇蘇州人。彈琴學畫得於家傳。對古琴藝術研究極深,承自九嶷派楊宗稷、武夷派悟澄老人、川派秦鶴鳴,融會創新自成一家,琴壇譽之為「管派」。以「流水」著名。曾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著有「古指法考」,對指法研究、打譜、斲琴方面貢獻卓著。
吳景略1907-1987,名韜,號縵叟,江蘇常熟人。著名古琴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曾任中央音樂學院古琴教授。吳氏幼時學習琵琶、三絃、二胡、笙簫等。1927年習琴,師從王端璞和李明德。1936年加入查阜西先生創立之上海今虞琴社。吳氏從事作曲、編曲、打譜、演奏、教學、著述、斲琴等工作,對古琴音樂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且影響深遠。演奏方面集廣陵、川、浙、九嶷、梅庵等琴派特色而自成一家,尤善於「漁樵問答」,獲得「吳漁樵」雅號。琴界譽之為「吳派」。
以下將上述形成於各代之重要琴派整理略記如下:
1.南宋-民間:浙派(浙江杭州):郭楚望。吳派(江南)。文人清客:京師派(汴涼、開封)。江西派。兩浙派。
2.明-浙派─徐門浙派:徐天民。松江派(上海松江)。熟派(琴川派,虞山派,江蘇常熟):嚴澂。江派(江左南京)。紹興派(浙江紹興)。
3.清-虞山派(江蘇常熟)。廣陵派(江蘇揚州):徐常遇。中州派(河南一帶)。嶺南派(粵派,廣東)。金陵派(南京一帶)。
4.近代-泛川派(蜀派,四川)。諸城派(魯派、梅庵派,山東諸城)。新浙派(江南)。廣陵派(江蘇揚州)。九嶷派(北京)。浦城派(閩派,福建)。嶺南派(粵派,廣東)。鳳陽派(安徽)。
查阜西統計的八種琴派中,以「新浙派」和「鳳陽派」之名今少見延用。以蘇璟(曾輯《春草堂琴譜》1744)為首的「新浙派」,其師承范師竹、釋開濟,以「漁歌」、「瀟湘」、「平沙」、「高山」為代表琴曲,似乎有浙派、虞山派的傳統;「鳳陽派」其淵源不詳,只知以馬秋潭(生平不詳)為代表琴人,擅長曲目有:「梅花三弄」、「憶故人」、「醉漁」。
(完)(//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