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名山古寺:國清寺─天台宗祖庭

牟梅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被視為天台宗祖庭的國清寺,位於浙江省天台山南麓,為五峰環繞,其清幽深邃的寺院吸引了天下無數有緣之人。

公元575年,即陳宣宗太建七年,高僧智顗帶著慧辯等二十餘名僧人來到天台山。據說,在來之前,智顗曾夢見一處巖崖萬重、雲日半垂,滄海無邊之地;在山上,一個僧人向他招手,還挽著自己上山。智顗將夢中所見告訴了弟子,弟子說,這是會稽的天台山。於是智顗決定帶弟子去天台山修煉。來到天台山後,智顗選擇了北佛壟山南螺溪之源修行,並結茅成庵,遍植松柏。

智顗來到天台山後,每年夏天都要講法。當時信佛的陳宣宗對智顗也十分禮敬,為智顗在天台山上建造了寺院,名為「修禪寺」。當地縣令袁子雄,崇信佛法。一次,正聽智顗講法時,忽見三道寶梯,從空而降,有數十天竺僧人乘階而下,入堂禮拜,並手擎香爐繞著智顗轉了三圈,過了很久才消失。

智顗在修禪寺坐禪修行約十年後,在陳後主的懇請下,下山到金陵講經說法。後在隋開皇十五年(595年)回到天台山,但此時的修禪寺已荒廢許久了。智顗決意要在天台山另建佛剎,並說:「寺若成,國即清,當呼國清寺。」但心願還沒有實現他就圓寂了,其弟子灌頂秉承智顗遺願,在開皇十八年(598年)開始建寺。寺成後,初名天台山寺,後在大業元年正式更名為「國清寺」。隋皇楊廣賜匾額。灌頂為國清寺第一任住持。灌頂繼承了由智顗開創的天台宗,並繼續發揚光大。

國清寺建立後,也經歷了興衰起伏。唐會昌五年(845年)滅佛時,寺中的僧人都被迫還俗,殿堂皆毀。大中五年(851年)至鹹通五年(864年)間,國清寺重建,開始了新的發展。宋景德二年(1005年)改名為「景德國清寺」。元朝時曾經衰廢,明洪武十七年又毀於大風。隆慶四年(1570年)重建大殿,後又被毀。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又重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至十三年八月間又重建,後又有增修。文革期間,國清寺中的佛像被砸,法器、石獅被毀壞殆盡。1973年重新整修。

國清寺歷代高僧倍出,知名的除了灌頂外,還有一行、寒山、拾得、豐乾等。

國清寺坐北朝南,總面積約為73,000平方米,目前尚存清代重建的殿宇14座,由數十個大小不同、風格各異的院落和建築群組成。寺內建築分佈於五條軸線上,寺院周圍還有豐干橋、寒拾亭、七佛塔、一行墓及隋塔等建築。

國清寺山門一反常規,朝東開而不朝南開。寺門簷下橫匾是紅底金字「國清講寺」,左右楹聯分別為:古剎著城中創六代盛三唐宗風遠播,名山傳海外倚五峰臨三澗勝跡長新。

進入山門,沿中軸線首先進入的就是彌勒殿(山門殿)。進彌勒殿,國清奇觀「到眼宛如展畫屏」,這就是國清寺匠心獨運的建築布局的「起、承、轉、合」。面寬三間的大殿內供奉的是彌勒菩薩像,其身後是恭敬站立的韋馱菩薩像,左右是兩大金剛。

彌勒殿後是天王殿,天王殿後是大雄寶殿,殿內正中的蓮花寶座上端坐著釋迦佛銅像,高6.8米,重13噸,為明代所鑄。兩側是阿難、伽葉二弟子。在左右兩壁上,是元代楠木雕成的十八羅漢,後壁左右兩旁分坐著文殊、普賢二菩薩;後背正中是南海觀音像。大雄寶殿後是後來新建的觀音殿以及錫杖泉。錫杖泉旁立有一塊石碑,上書「錫杖泉」三個字,並有碑文記載:「宋僧普明坐禪於此,因寺內取水不便,以錫杖頓地曰:『此處當有泉!』水即湧出,故名。」

東側第一條軸線的殿堂依次是:客堂、聚賢堂(即齋堂)、說法台(即方丈樓)和迎塔樓。第二條軸線上的殿堂依次有廚房、大徹堂、修竹軒。西側第一條軸線上的殿堂是:魚樂園、安養堂、三聖殿、鵝字碑、妙法堂等。其中鵝字碑右半邊是書法家王羲之的真跡,左半邊是天台人曹掄選補寫的。據傳,曹掄選發現這半塊鵝字碑後,便認出是王羲之的手筆,因此決心補全這個殘碑。他日夜臨摹王羲之的碑貼,整整練了七年,終於補上了這個殘缺的半邊,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而西側第二條軸線上的殿堂依次有:伽藍殿、玉佛堂。

國清寺建築最大的特點是集中了中國古代建築中各種廊沿形式,其近2000米廊沿貫穿全寺,通道廊沿有挑簷廊、連簷柱廊、重簷柱廓、雙層柱廊、單層柱廊、雙層雙簷廊等。高低錯落,明暗相間,頗具特色。

出了國清寺,在寺東南的山坡上,有一座隋朝建立的隋塔。塔高59.3米,六面九級,空心,四周磚壁上雕有佛像,栩栩如生,極為精美。塔的西北坡下是高僧一行墓。此外,寺周圍還有為為紀念寺僧寒山、拾得而建的寒拾亭,為紀念唐高僧豐干而建的豐干橋。

處於世外桃源環境中的國清寺,在今天依然以其清幽深邃吸引著有緣之人。

──轉自《正見網》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