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甚麼竹馬又稱為「跑竹馬」?

心語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6月2日訊】唐李白《長干行》:「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成語「青梅竹馬」就是由此詩而來,其中「竹馬」指的是一種童玩,多以竹竿製成,小孩夾在胯下充作馬騎。

不過,後來又逐漸融入一些傳統戲曲、民謠小調、服飾、舞蹈等表演藝術,「竹馬」又發展成另一種民間歌舞,就是在民俗文藝活動或節慶遊行中常見的一種表演節目。那麼,為甚麼又把竹馬稱為「跑竹馬」呢?

「竹馬」是用竹篾和布紮成馬(或驢)型骨架,分馬頭馬尾兩截,中間是空的,表演的舞者套進竹馬中作騎馬狀,再與搭檔演出的舞者,穿插各式技藝表演,隨著樂器伴奏,表演者邊歌邊舞,洋溢著熱鬧歡樂的氣氛。竹馬又有「跑馬燈」、「馬燈調」、「竹馬燈」等俗稱。

「竹馬」流傳久遠,演出生動活潑有趣,更融合了各地方的風俗民情,是極具地方鄉土特色的民俗文藝活動。據載唐代皇宮就有竹馬舞的娛樂表演,如唐杜牧《杜秋娘》詩︰「漸拋竹馬劇,稍出舞雞奇。」宋《東京夢華錄》則記載了元宵佳節的「社火」活動中,也有竹馬兒、小兒竹馬、踏蹺竹馬等節目演出。元代雜劇《追韓信》中也穿插了竹馬,到了明代「竹馬」就更盛行了,《雙金榜》劇本裡就安排了跑竹馬的演出。至清代,《平和縣誌》上載:「歲時元日,諸少年裝束獅猊、八仙、竹馬等戲,踵門呼舞,嗚金擊鼓,喧鬧異常。」

「竹馬」的特點是,舞者上半身要表演騎馬者在馬上的各種姿態表情,下半身要模仿馬的各種神態動作,要舞出人、馬完全不同的旋律、特點及性格。馬上的人作催馬馳騁姿態,而跑馬姿勢有前踢、後蹬、失蹄和蹲步,時而急馳,時而緩行,細膩的舞姿,唯妙唯肖,變化無窮。其內容大都以歷史故事或地方戲曲為主,常見的劇目有《昭君出塞》、《狀元遊街》、《三打祝家莊》等。「竹馬」的表演講究趣味,人數可多可少,還有各種不同的陣法,如「十字陣」、「文武葫蘆」、「長蛇陣」、「龍擺尾」等。

整個「竹馬」多采多姿的演出,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跑」馬,所以才又稱為「跑竹馬」。@*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在《列子.說符》上載︰「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並趨並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是說在春秋時代,宋國有個叫蘭子的藝人,擅於雜技表演,把一對長木棍綁在腳上,能跑能跳,手上還同時輪流拋耍七把劍,技藝高超。一般都認為這是最早的有關踩高蹺的記載。
  • 儒家認為揖讓之禮「屈己敬人」的精神是君子之心的表現。而《易經》的哲理則以為屈己敬人的「謙謙君子,利涉大川」,就說謙退有益於人突破環境限制向四方發展。這些都是中華文化重視揖讓的精神所在,而具體表現在生活中的主要場合就是見面的揖禮。
  • 黃帝夢中之人轉生老子?印度人和希臘人同宗?一陣大風帶來的奇跡,真實的歷史,超越你想像。
  • 民間有「做七」習俗,「做七」意指在親人往生後每七天舉行超度法事,「做七」習俗行之久矣,由來為何?為甚麼不行作「五」、作「十」的習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據為何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 王勃從滕王閣高處臨觀秋景,所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瑰偉絕特的景色就來自初唐上元二年(675年)九九重陽日。共賞九九重陽詩詞的名篇佳句。
  • 可知古今有兩個「中秋」?它們各以「月夕」和「夕月」為名,表現了「中秋」豐富多元的特色與內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秋節的月亮與嫦娥的傳說迢遞人間幾千年,是最古老的中華民俗傳說中的一個,啟發人修煉成仙、返本歸真的追求,也顯示給人往上飛昇的關鍵。月餅加進了月亮與嫦娥故事中扣響人間的中秋組曲,傳送著濃厚的團圓情味。宋代學者邵雍《梅花詩》吟:「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道出了天人之間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 有一種植物從中國的《詩經》產生的年代以來,就和一家的主婦發生了關聯,從而衍生出一些代稱母親的名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名詞也是代指母親的,是什麼呢?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