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部書的經歷,真可寫成一本小說了。作者徐競的身份,就如現今的外交人員一樣,在北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時,為高麗國王弔祭治喪,而出訪到現在的韓國。回國之後,他很快的將其見聞,條目清晰的整理出來,並親自繪圖,成就一部圖文並茂的書。
然而,如今徐競的繪畫手筆已遺失。那是因為徐競在成書後便上呈御府,副本留於家中。可不料短短兩年後,竟發生靖康之難(1126),內府所藏正本在兵火中被焚毀;而其家中副本也因出借未歸還而遺失。時至南宋,很幸運的找到了有文而無圖的手抄本,之後才由徐競的姪兒徐蕆將之刊印成書,過程可說曲折感人了。當時的刊本流傳至今,僅存台北故宮現正展出的這一帙,實是彌足可貴的稀世珍寶。
此書雖已欠缺圖像以資佐證,但仍是了解韓國八百多年前的風土民情之難得文獻,而端詳書頁中精緻的雕工、端整秀麗的歐陽詢字體,優游其間,真能獲得無限的想像與樂趣,確實值得後世備加珍重與寶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