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新春,戲班舉行開台儀式,祈求新的一年演出順利!舞台上利用現成道具佈置成為「大擺台」:台上安置大帳,桌上擺文房四寶、聖旨、令箭;帳的左右擺刀槍劍戟、斧鉞勾叉。舞台正前方置放青紅黃白黑五色大纛旗。簡單的擺設,包涵了文武職別、不同時空的變化(京劇舞台,不用佈景,巧用道具與桌椅即可形成不同的時空)。
管事人員在祖師神龕前上完香後,武場(鑼鼓樂隊)開打「三通鼓」。然後拔旗、撤去台上的擺設。檢場人員「撒火彩」,淨化舞台。場面起鑼鼓點「四擊頭」,由武行扮演五大靈官上台,做開台表演。
《靈官開台》裡,四位靈官的動作代表四季的運行,他們是時間的化身。
首先是四位靈官,手持鋼鞭,鋼鞭上繫鞭炮一掛,舞至臺口,點燃炮竹,驅逐邪氣。接著額頭上有一隻眼睛的紅臉大靈官上台押場,靈官開台的神聖儀式宣告完成。
這位大靈官赫赫有名,他鎮守道觀,是道教的護法神(牌位為「先天王靈祖師」)。他名叫王善,紅面、三目,披甲執鞭(王靈官塑像,也有塑成一手執鞭、一手拿著吐著火焰的眼睛的,表示其觀察入微)。他主持人間善惡,專管天下不平之事。人們因而稱頌他「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戲曲藉由王善開台,提綱挈領,起著醍醐灌頂的作用,是再恰當不過的。新春處處鞭炮聲,那些沉睡在過去、迷失在名利情中的人,或許因此能清醒過來。
紅面三目的王靈官是《靈官開台》的核心角色,他帶領四位靈官燃放鞭炮,驚醒世人。
台灣戲曲學院國劇團演出《靈官開台》,在新春與觀眾會面。五位靈官都穿著紅靠、拿著鞭炮。
通常道教的道觀,都設有靈官殿專門供奉王靈官,王靈官一如其名王善,一再呼喚人們歸於善良。靈官殿另外陪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這四象是四季的星宿,又稱為四靈,代表宇宙運轉的四個象限。四靈化身為四靈官,掌管著春去秋來,時序的遞變,他們提醒人們珍惜時間,勇猛精進。
人能做到善良與精進,自然無懼於世間的升降浮沉。即使魔難當前,也會逢凶化吉,百無禁忌。懂得積善消業做好人,同化宇宙無私的特性,就能將自己昇華到很高的層次,邪惡也根本搆不著。然而若不能領悟「靈官」深意的人,渾渾噩噩,跟著塵世墮落,一再的不悟,等到德失散,業如天,成為被社會淘汰的人,那也只能怨自己。
中國傳統的藝術,都是按照宇宙、人體、時空的大格局在運作,即使一個小小的開台戲,也要點到這個重點,除了祈福,更重要的是教人振作。
《靈官開台》演完,接著演出《跳加官》、《跳財神》兩齣帶面具的儀式劇;這兩劇雖短,卻有濃厚的幽默喜氣。
《跳加官》,面具以白色為底,臉頰呈粉紅色,繪上黑眉毛、紅嘴唇,並裝上五縷黑鬚。面具表情逗趣又充滿喜氣。
《跳加官》由生行演員扮演,著蟒袍、戴幞頭,口咬面具,手持笏版上場。《跳加官》岀場的腳步,不像一般的莊嚴穩重、有點搖搖晃晃似的。傳說是唐代魏徵在一個宴會場合,抵不過眾人要求,勉強表演一個舞蹈,因怕跳不好而羞的臉紅,後來乾脆帶上面具演出,從此這個形象就流傳下來。
《跳加官》的面具稱為「天官殼」,又稱「喜神殼」,表演時演員以口咬住。
其實在官場中,任誰都需步武前人,亦步亦趨,雖說是邯鄲學步,確是升官的必經途徑。《跳加官》表現初當官者的緊張模樣,生澀中帶著一股得意洋洋的神態,刻劃生動,不管當不當官的人,都別有一番感受在心頭。
《跳財神》由淨行演員扮演武財神趙公明。
《跳財神》財神邁開大步,將財送到四方。
《跳財神》則由淨行演員扮演武財神趙公明,頭戴二郎叉子,垂掛紅彩球,身穿綠蟒袍,口咬金財神面具,手捧大元寶一枚。賺錢最好能像趙公明那樣的能征善戰,武財神以舞姿穿梭舞台四方,把財富散至各個角落。現在財神這套表演,為增喜趣,都從大元寶裡抓取糖果,向周圍觀眾拋灑,觀眾競相接拾,其樂融融,好不熱鬧。
其實升官發財,不是求來的,要靠實力與努力;巧取豪奪絕對比不上重德積善,大家心裡都很明白。所以舞台上的加官、財神,舉止總是透露著滑稽,他們在新春的演出,給人喜感,逗的大家很樂。@*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