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推廣善終 非癌症末期病患也要安寧照護
【大紀元3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日電)民眾漸能接受癌症末期安寧照護的觀念,臨終前的插管急救比率下降,現在醫界主張,台灣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無可挽救的心衰竭、慢性肺疾、失智症等末期病患,也應該要「善終」,無意義的急救是延長痛苦,而非延長病人的生命。
今天榮民總醫院今天舉辦「非癌症末期疾病的臨終照護」研討會,高齡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主任陳亮恭指出,癌症雖是台灣人的十大死因之首,但有七成死因並非癌症,有些是末期器官衰竭,都有末期照護的需求。
陳亮恭舉例,肺炎是常見的老人死因,當抗生素治療無效時,老人的家屬臨時接到通知需要簽署插管急救同意書,時間急迫無從考慮之下,只能同意,結果只是讓老人多受罪,死前受盡折磨。
陳亮恭分析,生命危急的病人在入院前急救,有百分之二到三十的機會可救回一命,入院後才急救則降到百分六到十五,對疾病纏身的住院老人施予急救,則成功率降到百分之五以下。
台北榮總的老人病房已導入安寧照護的觀念,當老人肺炎以抗生素治療時,醫療團隊即委婉告知家屬抗生素反應不佳時,病人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及面臨的醫療處置,讓家屬有時間考慮是否同意插管急救,並有心理準備面對老人的病情及死亡的到來,實施下來,家屬都能接受讓老人善終的決定。
臨床上發現,老人、昏迷、肝硬化、多重疾病者,在疾病末期時,家屬多能接受末期的安寧緩和醫療,讓病人安詳地辭世。
陳亮恭強調,末期疾病的安寧照護絕對不是縮短生命,而是不影響病勢,同時減少病人的痛苦,例如病人很喘時,在不插管的情況下,給予小劑量的嗎啡,病人血氧濃度不變,卻不再喘;但由於嗎啡也有呼吸抑制的副作用,如同兩面刃,醫師必須專業判斷謹慎使用。
他指出,對於等不到換心機會的末期心衰竭、無法換肺的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肺纖維化、腦子退化已無 藥可醫的老人失智症,都是高齡化社會台灣應該要考慮提供安寧醫療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