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醫養生

中醫與氣功

中醫與氣功二者聯繫密切,茲簡述如下:

  一、中醫典籍中保存著大量的氣功資料

  歷代的中醫典籍,記載保留著豐富的氣功資料。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有了關於氣功基礎、氣功理論、練功原則、練功要領、練功方法、臨床運用等多方面的內容。《內經》記載的有關氣功導引的論述就有十幾處,治療的病證亦多達十幾種。其中包括痞症、痺症、厥症、熱病、傷筋等。《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出的「恬淡虛無」等,也是修煉氣功的不二法門。

東漢末年的兩位著名中醫學家「醫聖」張仲景和神醫華佗對氣功也有很重要的論述與實踐活動。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談到,導引吐納能流暢氣血、通利九竅,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吶,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華佗發明創造出「五禽之戲」,對他的徒弟廣陵吳普說:「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同時代的大概還有「八段錦」,與「五禽戲」共為動功功法的鼻祖,對後世的動功功法影響很大。

晉代名醫葛洪「尤好神仙導養之法」,在他的著作《抱朴子·內篇》中,明確提出了氣功的精要和作用:「唯當得其至要,至要者,在於寶精行氣。」「善行氣者,內以養身,外以卻病惡。」南北朝時期,陶弘景搜錄了六朝以前的氣功養生經驗,集六朝以前氣功資料之大成,著成《養性延命錄》,其中有不少古代氣功的理論與方法,為我國倖存的第一部氣功導引專集。隋代巢元方著有《諸病源候論》,不僅是我國第一部病因證候學著作,也是我國第一部氣功治療學專著,收載氣功導引之法二百多種,並「錄於各病源之後,以代藥品」。

《備急千金要方》是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所作,該書有許多氣功導引方面的論述,如《養性》、《攝養枕中方》等。唐代另一著名醫家王燾在《外台秘要》中,也常於處方治療之前先列出導引吐納的鍛煉方法,補充了《諸病源候論》氣功導引方面的內容。宋朝則有《聖濟總錄》,是由宋朝官方組織名醫共同編著的,其中亦彙集了北宋以前的導引服氣之法。

宋代醫家陳直,根據《內經》理論,通過親身實踐,指出:「攝養之道,莫若守中實內以陶和;捋護之方,須在間日安不忘危。」「萬形之中,所保者莫先於元氣。」並對身心關係作了辯證的說明:「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自心醫。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然後是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也不乏氣功治病的記載。劉完素在《攝生論》裡,有專門討論攝生的方法,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就有用氣功治病的內容。張子和所著《儒門事親》,有以導引發汗的內容:「……導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他還提出以「存想」吹氣功法治療外傷。

李東垣之《蘭室秘藏》中,有以靜坐之功治療脾病的辦法,說「當病之時,宜安心靜坐,以養其氣」,「安心靜坐,以生發週身之元氣」。朱丹溪在他的《格致余論》中,強調「順四時,調息、神、態,而為治病之本」,《丹溪心法》中亦說:「氣滯痿厥,寒熱者,治以導引。」可見,金元四大家也是十分重視氣功與中醫的聯繫結合運用的。明代著名醫家李時珍,深明「內視」之妙,在他所著的《奇經八脈考》中指出:「紫陽《八脈》所載經脈,與醫家之說不同,然內景隧道,惟返觀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謬也。」因此,他的《奇經八脈考》也被當成中醫與氣功的「入門指南」。

除此之外,明代醫籍中還保留著大量的氣功資料,如冷謙的《修齡要時》,本著《內經》攝生理論,提出了「四旨調攝」、「起居調攝」、「長生一十六字訣」等功法;聶尚恆的《醫學匯涵》,設氣功導引專章,著重防病治病,頗切臨床實用;高濂的《遵生八箋》,氣功內容豐富;萬全的《養生四要》,練功方法簡明。等等,不一而足。

  綜上所述,氣功的產生發展,從來都是伴隨著中醫學的產生發展而來的,氣功自古以來就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學多種治療方法當中較為重要的一種,氣功在中醫學上的重要地位也因此而可見一斑。

  二、中醫與氣功在理論上相輔相成,息息相通

  中醫與氣功在理論上,有三點聯繫最為密切,可謂是相輔相成,息息相通。一是丹田理論,二是精氣神學說,三是大小周天運動。

  丹田學說,是氣功最為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歷代氣功學家,為丹田作了許多神秘美妙的命名,如「龍宮」、「北海」、「玄冥」、「元華」、「神爐」、「內鼎」等等,足見其對丹田的重視。其實,用中醫的理論來觀察與分析,丹田不過是人體一組重要穴位的總稱亦或別名。例如,丹田就是關元,龍宮就是氣海,元華就是神闕,泥丸就是百會等等,丹田學說,實際上就是中醫腧穴學說的延伸和發展。如明代醫家龔居中云:「夫修身之士,不識丹田所在,鹹指臍下一寸三分而言,此為氣稟之源,猶若果實受氣於蒂,坎離上下,以此為中宮,氣脈升降,以此為根地,根地痞塞,則水火不能升降,心火炎爍,腎水枯竭,百病由此而生。」

  又如精氣神學說,也是氣功當中的重要理論之一,實際上它亦從屬於中醫理論的範疇。《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生之本也」,《靈樞·本神》:「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難經·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素問·八正神明論》:「血氣者,人之神」,《靈樞·平人絕谷》:「神者,水谷之精氣也」,等等,足見它們二者之間的關係。

  大小周天運動,是氣功借「周天」這一古代天文術語,來說明內氣在人體的運行情況。其中,內氣沿任督二脈循行者為小周天,沿十二經脈依次流注循行則為大周天。可見,周天學說,實際上是中醫經絡學說的體察和運用。

  此外,中醫學中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陰陽五行、子午流注、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等等,在氣功中也同樣起著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梁雄飛 山西省陽城縣)

文章來源:六味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