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昭:談對中國「古典」舞的認識

文昭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12月31日訊】作為神韻藝術團2007年中國新年演出和中秋演出的觀眾,筆者對中國舞和中國古典舞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方面做了些功課。筆者認為,中國古典舞本身就是一門形神兼備的藝術,「古典」兩字不是一頂帽子,誰來戴都可以,除了其特有的一些技法動作外,同樣重要的是其所表達的內容和主題、以及價值觀是不是「古典」的、是不是「傳統」的。現在也有不少用古典舞的動作來跳的現代舞,那這又該做何看待呢?
  
作為學習的需要,自然要去找些古典舞的錄像、視頻來觀摹一下。筆者登錄到一個知名的視頻搜索引擎,輸入關鍵字「中國古典舞」,果然出來一串結果,其中大部份是中國大陸的表演。當中一個叫《桃夭》的舞蹈引起了筆者的注意,《桃夭》出自《詩經-國風-周南篇》,而筆者的研究生方向就是美學,藝術評論和文學評論乃是筆者的本行。《詩經》作為一門課程曾經專注地研讀過,其中一些名篇也是耳熟能詳。
  
《桃夭》是流傳了幾千年,膾炙人口的一篇作品了。「桃之夭夭」也成了中國人婦孺皆知的一句口頭禪(後來所說的「逃之夭夭」,純屬是後人對這一句的惡搞)。這首詩一詠三唱,描述了新婚的喜慶氣氛「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蕢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之子于歸」就是新娘剛剛出嫁的意思。這首詩是古代婚禮時家人和賓客共同唱的喜慶的歌。翻譯成白話就是:
  
「翠綠茂盛的桃樹啊,花兒開得紅燦燦,這個姑娘嫁過門啊,家庭和順又美滿。
翠綠茂盛的桃樹啊,豐腴的果實結滿枝,這個姑娘嫁過門啊,家庭融洽又歡喜。
翠綠茂盛的桃樹啊,葉子長得真稠密,這個姑娘嫁過門啊,夫妻和諧到白頭。」
  
網絡視頻上的《桃夭》這支舞是由中國大陸一個知名的演出團體表演的,認真看完之後坦率地說,筆者認為演員的身段技法的水平都不錯,動作也可以說很利落,沒有拖泥帶水,也確實使用到了中國古典舞的許多技巧,可以看得出來演員的基本功訓練都很扎實、舞台經驗也很豐富。與此同時,筆者心裏卻有一種壓抑的感受,不吐不快。
  
首先,其舞台的燈光昏暗,雖然有些燈光來烘托氣氛,但格調曖昧;與《詩經》中陽春三月、艷陽高照、迎親隊伍高唱《桃夭》的明亮氣氛大相逕庭。
  
其次,《桃夭》中反覆詠唱「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家庭和順又美滿,家庭融洽又歡喜),烘托的是家諧人安的天倫之樂。與此同時,像「有蕢其實」、「其葉蓁蓁」(果實豐腴、枝葉繁茂)這些句子都有隱喻之意,表達了對新娘生兒育女、多子多福的祝願。中國的傳統藝術講求含蓄,很少直抒胸臆或直接表達強烈的情感,這個性格滲透到文學、音樂、舞蹈的各個方面。《詩經》中這種隱喻非常的多,所以作為取材《詩經》的舞蹈,是不是也應表現得含蓄、委婉,才符合《詩經》的本來風格呢?可是這支舞蹈的編舞卻是突出妖嬈、嬌媚,與《詩經》的主題大相逕庭。

總觀《詩經》中的《桃夭》篇,其情感基調是和諧、喜悅、快樂(天倫之樂的「樂」,而不是縱情聲色的「樂」)。「桃之夭夭」的「夭」是「繁茂美麗」之意,同時含有祝福的潛台詞,決不是妖嬈的「妖」、也決不是性感的「妖」。大陸的這個演出團體雖然很有名,但筆者仍不得不說,編舞者沒能理解《詩經》、主題走偏了,這是一支用古代服飾、古代技法來表演的現代舞,卻不是一支古典舞!
  
那我們再進一步,用古代服飾、古代技法來表演的現代舞,算不算是「弘揚傳統文化」?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在《詩經-桃夭》篇中,可有性感、妖嬈這些元素?筆者的答案是否定的。不知讀者朋友對此做何感想。
  
筆者之所以推崇神韻藝術團的演出,就在於整台演出的表裡如一、形神兼具。不僅在服飾和舞蹈技法是完全古典風格的,更在於其每個節目的構思、編排,其遵循的倫理和價值觀也是古典和傳統的,是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藝術。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絕大部份神韻藝術團的演員都是在海外成長的華人。
  
當然,在音樂、燈光、舞台天幕、和一些具體劇目上神韻藝術團也有創新。「傳統」和創新本來就不是對立的,筆者認為,只要是遵循傳統的價值觀和原則(孝、悌、忠、信、敬天知命等等),依照傳統的創作思路,即便是新創作出的作品也叫「傳統藝術」。而失去了我們這些民族文化的內涵,宣揚鬥爭哲學、放縱慾望,即便是演員穿的是一水兒的旗袍,用的也全是琵琶、二胡等民族樂器,也不能稱之為「傳統」。(//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中國舞蹈名家──公孫大娘
組圖9:紐約觀眾欣賞聖誕晚會
組圖10:紐約觀眾欣賞聖誕晚會
音樂教師:給父母結婚65週年驚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