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油畫家的水彩畫藝

【水彩行家】龐均先生的水彩畫

粱丹卉
font print 人氣: 118
【字號】    
   標籤: tags:

我們常會有這種疑問:以單純的油畫材質作為終生繪畫手段的油畫家,是否也運用水彩作畫?是曾經用過?偶爾為之?或是時常使用?它們的水彩畫作又會是怎樣的面貌?和油畫作品相似,還是具有完全不同的趣味?對題材的選擇是否有差異?他們對水彩的觀點如何?通常油畫家或多或少的都會運用水彩作畫,只是他們對水彩的喜愛程度、材料運用的嫻熟程度及對於水彩的觀點各有不同。

龐均先生於一九三六年出生於上海。父母皆是油畫家。入學杭州美術學院及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一九八0年遷住香港,八七年定居台灣,並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多年來不斷從事油畫創作與教學,著有「油畫技法哲學」一書。九四年更在台灣省立美術館舉辦油畫展,展出近百件作品。從他的油畫作品中,我們見到深厚紮實的功力。油彩或薄或厚,總是恰如其分的表達出空間、體積、質感、光線與色彩。用筆則是瀟灑處自在而強勁有力,細膩處又精緻婉約令人嘆為觀止。然而這麼厚重沉穩的油畫作品轉換成水彩時又是如何的面貌?紮實的描寫功夫與平穩的構圖依然,色彩的淡雅也一如油畫中灰色調沉著。所不同的,是發揮了水彩的特性:用色的透明輕快、筆觸的揮灑自如,以及速寫式的留白、不求畫面的完整性、技法的運用上,是溼畫法與乾畫法結合。先平塗,等乾後局部重疊的方式為主。
在此處我們見到龐先生的六幅水彩作品。圖一:「北京胡同: 廿四間房」為十八歲作品,曾入選大陸首屆水彩畫展,並因此被推薦進入專業創作機構。用色筆乾乾淨俐落,表現著和煦的陽光、斑駁的石牆、木桿,狹窄幽長的巷道空間及兩個孩童的嬉戲。


圖二 龐均 天津街道 1979年 47.2X39.6cm

圖二:「天津街道」是一九七九年所作。簡潔明快的平塗、重疊、留白與細勁的線條,舖陳出整潔的街道、高樓、公車,以及交錯懸吊的電車纜線。


圖三 龐均 橋頭 1979年 47.2X39.6cm (不透明水彩)

圖三的「橋頭」則是用不透明水彩,著色由深至淺有如油畫一般表現出鋼鐵的厚重堅實。兩圖對照比較,頗富於趣味。


圖四 龐均 康乃馨 1984年 37.5X56cm

圖四的「康乃馨」作於一九八四,通幅清雅怡人,由淺疊深肯定的筆觸,透露出一份自信與穩健。九一年作的人物:「拉吉」(圖五)用筆爽快亮無遲疑,尤其是人物的面部,不著良跡的表現出肌膚的細緻與凹凸。圖六:「後院」,作者以多次重疊,交織出紅磚牆前面的繁複的枝葉與光影變化。


圖五 龐均 拉吉(RACHEL) 1991年 45.8X38.5cm


圖六 龐均 後院 1991年 45.8X38.5cm

龐先生曾說:「雖然油畫創作四十餘年,水彩仍然是我心中之最愛。水彩如同音樂中的即興曲、小夜曲,必須具備技巧而甜美、輕鬆又動人。……水彩的經驗,能給油畫技法的生動帶來靈感。……」他認為畫水彩與油畫同樣需要靈氣,不能靠某種程式經營出來。又認為水彩畫應當保有水彩的特性:水份感、透明感、絕不用白、輕快活潑而生動引人。一個油畫家不會畫水彩,在他看來是種缺憾。他個人是以水彩起家,但因好紙難求而逐漸轉向油畫。近年來偶而作水彩,是當他想尋求一份輕鬆時,或者是當他要作速寫,以收集資料時。
龐均先生對他的水彩作品頗為珍惜。平日收藏著,不懸掛也不輕易參展,以免作品受光變質。此次能得龐先生提供幻燈片,是眾讀者的福氣,更期盼能忍痛讓作品「曝光」,作一次展出,即使是一個短短的展期,也能讓喜愛水彩及龐先生作品的觀眾一飽眼福。

(本文摘自1995第七期《水彩雜誌》春季號)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因水彩之含膠量較高,因此可以用較多水稀釋渲染,若將不透明水彩如水彩般稀釋薄塗,因含膠量較低,附著力不夠,畫面會剝落,故不透明水彩是為了平塗均勻與遮蓋性強,比水彩較厚塗的目的而設計的,而為了使用中更容易控制掌握故甘油含量也較多,少量的填充物加入不透明水彩中,造成了它的高遮蓋力,但若加大量的填充物於色粉中,則就成了低廉之廣告顏料或小學生用顏色,遮蓋力平塗性反而不如透明水彩,畫面也會更厚,彩度較低;不過一般而言,廣告顏料不會採用耐久性的原料調配。
  • 本幅取材自英國較為偏僻的西海岸地區,強烈對比的意念是畫面的主題,巨大的岩崖是恆久的,瞬間的幻影是翻騰滾動的雲彩,代表死亡的船骸與充滿生命力的鵲鳥,動盪喧嘩不休的海濤,和安靜祥和的沙灘……:在構圖布局上處處用心,畫面中激盪著對大自然和生命的調歌和讚嘆。
  • 大天鵝,正是青海湖夏季的嬌客。潔白的羽毛,喙部黑色而局部艷黃,是非常入畫的鳥類。至少在兩百年前,歐洲已有畫家畫過它的插圖(生物畫),畫裡的池沼、苔原,不止一次打動我。
  • 美國風景畫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1826—1900年)在第二次造訪厄瓜多之後五年,創作了一幅日出時分火山噴發的畫作。優美浪漫的構圖在我們眼前展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火熱的太陽,以及反射在河面上的陽光。儘管發光的球體被火山噴出的灰色濃霧包圍,但光線仍穿透濃密的火山灰雲,在大地上投射出柔和、溫暖的光芒。
  • 馬遠擅長山水畫,起初師法李唐,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自出新意。《秋江漁隱圖》是他的一幅小品之作,然而畫中現出高超的技法與心意。
  • 安布羅修斯·博斯查特(Ambrosius Bosschaert)以畫筆畫出精準分析的花卉畫,精心安排具有象徵意義的標本,體現荷蘭「黃金時代」(the Dutch Golden Age)的精神。「黃金時代」是一個發現微觀與宏觀的年代。
  • 敦煌壁畫中最為動人的,就是乘風飛舞的仙女,稱之為「飛天」,有的手執樂器,有的手捧花朵,飛翔於天空之中,衣帶飄揚,姿態美妙。另外,在敦煌壁畫之中,最為突出的是「供養人像」,就是出錢修寺塑像的善士施主們的形象。
  • 「聖母領報」(The Annunciation,譯註)是最受歡迎的基督教藝術主題之一。這個至關重要的聖經故事出自《路加福音》。故事中,上帝派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去拜訪一位住在拿撒勒的童貞女瑪利亞。天使長告訴她,她將誕下上帝之子耶穌。起初瑪利亞感到驚訝,質疑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加百列向她解釋說,聖靈要降臨在她身上。瑪麗謙卑地接受了上帝的旨意。
  • 1874年,王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在倫敦舉辦展覽,展出一位新手藝術家的精美畫作。這幅畫的標題是「點名」(The Roll Call),描繪因克曼戰役(the Battle of Inkerman)結束後的細節。展覽還沒結束,《點名》就已經成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評價很高的畫作了。
  • 胡塞佩‧德‧里韋拉(Jusepe de Ribera,1591–1652年)是西班牙17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但人們可能想不到,他的整個藝術生涯是在意大利度過的。他被稱為「洛‧斯帕尼奧雷托」(Lo Spagnoletto),意即「西班牙小子」,是卡拉瓦喬最有才華的追隨者之一。在藝術創作中,里韋拉對卡拉瓦喬強烈戲劇化的明暗對比進行改造,探索出了更明亮的光影效果。里韋拉還融合了威尼斯畫派的色彩、西班牙繪畫的寫實、博洛尼亞的古典主義和羅馬畫派的造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