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民俗文化百問百答

「考城隍」考什麼?

順子
font print 人氣: 1364
【字號】    
   標籤: tags:

「考城隍」是聊齋誌異的第一篇故事,字數並不多,卻是首篇。到底考城隍考什麼?他又傳達什麼訊息呢?考城隍故事如下:

宋燾公是一位秀才。一天他因為生病躺在床上,忽然看見一位公差,牽著一匹白額馬,手裡拿著公文,匆匆忙忙的走進屋裡來,破口就說:「趕快赴考。」宋燾公一臉茫然的說:「主考官還沒到,為何忽然就要考試?」公差只是一味的催促他上路,並未回答問題,宋燾公只好負病上馬趕考。

趕考途中經過了許多陌生的地方,最後來到一個像京城一樣的地方。接著公差帶他走進一個建築雄偉的大廳,大廳上方坐了十幾位主考官,這些主考官除了「關雲長」之外他一個也不認識;下方則設了兩個座位,桌上文房四寶已經準備妥當。另一個座位上坐了一個秀才。

宋燾公立即就座應試,不一會兒考題發下來,題目是「一人二人,有心無心」兩人應試後,先後交了考卷。宋燾公在考卷中寫到「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殿上坐著的幾個主考官再傳閱過考卷之後都讚賞不已,當下就對宋燾公說:「河南現在缺一位城隍,你可以立即就任。」宋燾公聽了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已經壽終了,立刻流淚磕頭說:「承蒙各位的抬愛賞識,授以城隍一職,但是母親年已七十,無人奉養,可否讓我侍奉她,等到她去世後,我再來聽候差遣。」其中一個帝王模樣的主考官立刻吩咐,查閱宋母的陽壽,一個長鬍子的老人查閱後報告說:「還有九年陽壽。」眾主考官正在猶豫之時,「關雲長」說:「無妨,先叫張秀才代替九年。」並對宋燾公說:「本來你應該立刻赴任的,但是念在你的「仁孝」之心,給你九年假期滿再宣你上任。」又期勉秀才幾句後,兩人磕頭退出。

張秀才自我介紹,自己是長山張某,並在野外和宋燾公握手作詩道別,其中的詞,宋燾公都忘了只記得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這句。

宋燾公和張秀才分手後突然醒來,原來自己已經死三天了。宋母聽到棺材內有呻吟聲才扶他出來。事後他向長山之地打聽,果然有張秀才之人,並且和他同日而亡。

宋燾公侍奉母親九年後,母親過世了,他在辦完喪事沐浴完畢後也死了。宋濤公住在西門的岳父,忽然看到他在隨眾的簇擁下,騎著駿馬向他拜別。岳父不知宋濤公已死,派人到鄉下打聽才知道女婿過世了。

宋燾公自己記有小傳,可惜戰亂後沒有流傳,只剩下口耳相傳而已。

宋燾公亡後赴考城隍,表現了陰陽之間的考驗。我們在宋燾公的「燾」字上也發現作者的許多巧思。「燾」字通「幬」,幬是「覆蓋」覆蓋的意思。「幬」字是「巾」字與「壽」字所組成,壽是在人是間的生命,以「巾」覆蓋在生命盡頭,那覆蓋後的的真相是什麼?那就是對一生的道德評價後走的路。

這個道德評價用紙筆測驗「一人二人,有心無心」題目考宋燾公的道德觀,宋燾公認為「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所以善行必須是「無心為善」發自內心沒有任何外在代價的。這個道德評價也考驗宋燾公的行為,所以主考官對宋燾公說:「河南現在缺一位城隍,你可以立即就任。」宋燾公並未因此而欣喜,他立刻想到他年邁的母親。因為他的「仁孝」是「無心為善」發自內心沒有任何外在代價的。縱然在外在代價前他仍然展現他「仁孝」之心,並非「有心為善」以求回報,言行一致的的表現就是他這生真實的道德水準。

人生在世時有各種外在的東西,所以「花有酒春常在。」死後萬般帶不走,面對考驗時,只有憑藉這種道德修養才可以在無任何外在事物的環境下「無燭無燈夜自明」。

那「考城隍」考什麼?不就是考人生、考這一生真實的道德修養,並且告訴世人「陽間過陰間一人非二人;有心修無心善行終有報」。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考城隍」為何是「聊齋誌異」的首篇了,因為無論任何生命都是「善惡有報」所以必須修養道德為重。@*(//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黃曆元月十五夜稱「元宵」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呢?中原大陸幅員廣,南北兩地的風俗也常有差異,以「元宵」稱圓子(湯圓)是起於何時呢?元宵吃圓子從何時成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說圓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還有人說有餡的圓子稱「元宵」,無餡的圓子稱「湯圓」,真是如此嗎?
  • 黃曆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今年是龍年,歲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龍子、龍女,生肖屬龍。然而,黃曆新年和十二生肖並非華人專屬,不同國家對於生肖的解讀也不盡相同。在中亞國家哈薩克,今年的生肖是蝸牛而不是龍,屬龍的人到這個國家就變成屬蝸牛了。
  • 秋風起兮,七夕節又將來到。牛郎(牽牛)、織女與中華兒女相伴幾千年,有情有義的婚姻,相許相牽的愛情,千百年來代代相傳。七夕的一年一會,讓人感嘆之外,也讓我們反思什麼嗎?
  • 黃曆的五月五日端午節,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陽。「端午」處於純陽之端。民間有俗諺「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為夏令時節防瘟辟毒的啟動日。端午節的節俗很多,來源久遠,背後蘊藏豐富的文化典故。一起來文化尋根:回顧端午節的九大節俗與故事。
  • 端午「五紅」、「十二紅」的養生飲食,都是觀察時令,巧用時鮮,以促進身心健康的傳統中醫的養生方法,同時五行養生的原理也在其中體現。不管時代怎麼推進,注重天人合一,順應節令過生活,上天自然賜給人最鮮美的生活滋味。
  • 在南亞地區,收受嫁妝是一項古老的習俗,即結婚時新娘的父母要向新郎家贈送金銀首飾或其它值錢的東西。儘管印度自1961年起立法禁止了這種做法,但該傳統在民間仍然盛行。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隨著近幾十年印度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就業機會的不斷提升,印度陪嫁之風卻愈演愈烈。
  • 元宵之夜,長安城內燈火通明。一群小伙兒身著橙衣手執黃色燈籠出場。伴隨著歡快的鑼鼓和管弦,他們在月光下跳躍騰挪,燈籠上下翻飛,
  • 一方土地養一方人, 如果你想回顧真正的民族風情,那麼欣賞一隻傳統民族舞,聽一首美妙的神韻交響樂就可以了。小提琴搭配二胡,陣陣鑼鼓、聲聲嗩吶、鮮豔的手帕,那東西方樂器的完美和聲,呈現熱鬧歡騰、 幽默歡快的民族風情, 一定會趕走你的鄉愁,讓你陶醉在雅俗共賞的藝術享受之中。
  • 在那長城以北的塞外之地,深藍的天空下,廣闊的草原上,近處風吹草動,遠處雄鷹飛翔。蒙古草原上,一位身著皮草的年輕女子款款走出帳篷,她頭頂一碗熱騰騰的奶茶,遞給遠道而來的賓客,這是神韻作品中發布的一首經典交響樂《頂碗舞》描述的優美畫面,相信如果你去大草原,途徑蒙古包前,也一定會停下腳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