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十一日專電)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 說,以延繩釣捕捉南方黑鮪的方式殘害大量瀕危的海鳥、鯊魚和海龜;它抨擊包括台灣在內多國組成的「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CCSBT)」 功能不彰。
CCSBT 本月十六日起四天將在澳洲坎培拉舉行年會,總部位在瑞士格蘭德的WWF 今天發布研究報告,呼籲CCSBT拿出對策。
WWF 全球海洋計畫主任克利浦斯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在減少捕捉非目標物種(即「混獲」)方面,日本、南韓和台灣做得尤其差。
他說:「日本至少還有提供資料,顯示它的作業造成大量的海鳥等瀕危物種死亡,但台灣等一些國家則連資料都沒有;不過,從捕魚方法和總許可漁獲量來看,台灣造成的傷害勢必很大。」
據WWF引用CCSBT的數字指出,南方黑鮪總許可漁獲量最高的國家是澳洲、日本、南韓和台灣,但澳洲有百分之九十九是採用對生態影響較小的圍網法,其他三國則是百分之百採用延繩釣。
南方黑鮪又稱藍鰭鮪,延繩釣是目前世界上捕捉這種高經濟價值魚種的最普遍方法,它是將繫有浮筒的主繩隨著船隻航行放下,常延伸數公里,主繩下有許多分繩繫著魚鉤和魚餌。不只目標魚種以外的海中生物會上鉤,海鳥衝進海中抓魚時也會誤中。
WWF 的報告估計,每年死於南方黑鮪延繩釣的海鳥有一萬三千五百隻,其中一萬隻是信天翁;而二十二種信天翁之中有十九種瀕臨絕種。 日本在二零零一年起一年的鮪釣季就造成六千至九千隻海鳥死亡,其中四分之三是信天翁,四分之一是海燕。
克利浦斯說,相較於其他的地區性漁業管理組織,CCSBT 的減少混獲措施最為貧乏,僅有一種強制性措施,就是使用驅鳥幡。
CCSBT 的會員包括澳洲、印尼、日本、紐西蘭、菲律賓、南非、南韓、台灣、歐洲共同體。在WWF 報告中列出的六個地區性漁業管理組織,台灣僅是CCSBT 的會員,但在其它三個組織是屬於合作非會員。
報告中提到,澳、日、台、紐等CCSBT 會員國都採行了一些額外措施來減低混獲。不過,克利浦斯補充說,由於資料欠缺,這些做法的實際成效不可考。
報告建議,CCSBT 應強化組織功能、進行混獲風險管理、完整收集和分析資料、執行減少混獲措施、增加違規制裁機制、釐清組織權限及提升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