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8日訊】
無疑的,科技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某些智能。舉例來說,很多人憂心,時下年輕人連簡單的運算都不會,因為他們只按計算機或電腦就能輕易算術。但是二○○三年全美教育成績鑑定的研究顯示,孩子算術能力其實進步;一九九二年只有一八%的四年級學生精通數學,但是二○○三年,這個比例增至三二%。這也就是說,科技其實對數學成績的提升有著正面貢獻。
在此同時,科技的誤用和濫用卻也顯而易見,並且很可能以令人憂心的方式,限制小孩的智能發展。接下來,我們要仔細檢視科技對迦納提及的幾項智能如何造成衝擊:
● 語言文字智能。看電視其實是相當有害的被動活動,當孩子接收的口語和視覺內容,都由外在的媒體提供時,孩子本身自然沒必要、也沒空間留給內在的想像力。相較之下,閱讀就需要動用一些「想像的肌肉」,因為小孩必須將他所閱讀的內容運用想像力視覺化。整體而言,現今小孩參與被動的、以科技為主的活動日益增加,而閱讀活動卻日益減少。這種轉變的後果令人憂心,這將使得孩子對正在經歷的事情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
● 身體律動智能。孩子小肌肉的活動技能,藉敲電腦鍵盤或打電玩這類活動大為增加;但要促進身體律動智能,其實需要更多自由遊玩和戶外遊戲,但有益智能發展的活動似乎都在減少,更甭提運動的時間了。
● 社會人際智能。人際關係智能反映出一個人和他人互動的能力。青少年和螢幕為伍的時間愈多,社交互動的時間也就越少。家庭的晚餐時光,從以往全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彼此溝通,演變成分散到各處,和電視、電腦、電玩共餐。人際智能唯有透過練習才能增進,雖然現在的青少年,花了大半時間經由電話、簡訊和聊天室與人互動,但這類互動不可能取代面對面的互動品質。
● 個人內省智能。這牽涉到一個人如何有智慧地看待自己。這種智能經由社會人際互動和獨處時的自我省思而來。現今科技消磨我們多數的空間時間,以致少有時間留給一些極為重要的活動:省視自己、檢視自己的想法,或自我反省。這種自省時間是小孩內省智能發展的關鍵,同時對創造力、想像力和解決問題技能的發展也很重要。
● 自然觀察智能。這種智能展現小孩對自然世界的理解與愛好程度。儘管電視也傳遞了豐富的自然資訊,例如自然界的地理、人文和動物奇觀,仍然比不上直接到大自然體驗,例如健行、露營、滑雪、釣魚或海濱漫遊。當小孩花了過多時間待在室內和科技共處,在戶外遊玩的時間就相對減少,對大自然也就更為生疏。
透過監督尋求均衡之道
總而言之,從玩具到科技的各種中性商品,雖然切實、有用,並且增進生活便利,卻潛藏禍害。家長和老師必須步步為營,隨時以有效方式引導小孩,確保他們和這些商品和互動時,產生的是最健康的結果,並且在科技和非科技的活動之間找出平衡之道。
可行的做法包括:限制花在電腦螢幕前的時間、關掉機器、堅持從事室內或戶外的自由遊戲、鼓勵和音樂藝術有關的休閒活動和社交互動、策劃露營旅行,讓小孩更親近大自然、要求晚餐必須全家共享、在子女很小的時候就讀故事給他們聽,並且鼓勵他們自行閱讀。藉由限制小孩沈迷科技的時間,從而鼓勵他們參與更廣泛的活動,拓展生活經驗和智能。
摘自: 天下雜誌出版《大綁架》@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