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認識自己 — 倫勃朗(林布蘭)作品觀感

卡蒂 • 特庫 (Kati Turcu) / 戴林 譯
font print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 ,

阿爾佈雷特·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曾寫下這段話:『一位參透人生、技藝精湛的藝術家可以在細小的事物中充分展現出偉大的力量及其藝術才能。作品看似粗曠而原始,其境界卻遠超出衆多名人在其名作中所展現的。偉大的藝術家將會領略這番怪論背後的真實內涵。這一天賦是美妙無比的。有時,上帝賜予某個人的天才在其生活的那個時代是舉世無雙的。』400年後的今天,達到倫勃朗的境界的作品仍難以覓見。

正如人是不能被單單看作是部分的整合的,倫勃朗令人振奮的繪畫技巧只不過是他隨心而用的工具而已,僅從這一角度去欣賞他的作品無異於把他局限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他的天才過人之處在於,他能夠超越時空的限制與觀賞者進行心靈深層的溝通,其效果遠勝於他本人在現場交流,因爲作品就在表達他的心聲。

爲紀念倫勃朗誕辰400周年,維多利亞省國立展覽館今年5月-9月間展出近百幅倫勃朗的蝕刻畫作品,占他此類作品總數的近三分之一。這位藝術史上偉大的巨人不僅以油畫享譽畫壇,他的版畫和素描作品也同樣引人矚目。

在此次的展覽中,倫勃朗的蝕刻畫爲我們與藝術家的交談烘托出親密的氛圍,這些作品尺寸較小,一幅幅仿佛在召喚著我們更靠近些、給予它們全部的注意力,隨後即可以與我們輕聲耳語。

畫家母親的肖像

走近一步,細細觀賞《藝術家的母親》這幅畫, 整幅畫變成了不規則的波形和其他線條的組合。然而,畫中的人物是如此栩栩如生,她正陷入沈思。在非常顯眼的白色空白背景的映襯下,她的形象格外突出。白色背景中再添加任何東西都不會爲她此時此地的存在增添任何意義。僅僅勾勒出人物此刻的神態,卻充分展現出倫勃朗對她的那份善心和一片赤誠。在藝術家傾注全部精神的作品中,畫中的人物獲得了最可寶貴的東西,即生命的活力。

恪守《認識自己》這一人生格言的倫勃朗一直秉持著不屈的真理至上的信念,在不懈的追求、探索著繪畫的更高境界。真理雖不在人世顯形,卻比它所再現的形體更爲真實,顯露著精神的爍爍光華。

他爲自己畫過的數量衆多的自畫像即是他對真理不懈追求的明證。難道還有比以自身爲物件作畫更直接便利的方式嗎?他在作品中通過服飾和人物造型的變化,光線明暗的交替運用,人物的目光透過畫布,每幅作品都展現出對超脫于短暫人生之外的永恒和持久的真理的向往。

在他的作品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再現自然。例如在著名的蝕刻畫《三棵樹》中,倫勃朗賦予風景如詩的美感,以輕柔、有形的筆觸,超越了蝕刻畫中線條精准的限制,渲染出陣雨過後空氣中蘊含的潮濕以及時刻變化著的天氣。

倫勃朗以聖經場景爲題材的作品是他精神和畫技達到成熟期的標誌。他對場景的選擇正表明了他自己的境界。

《三個十字架》

當面對著《三個十字架》這幅作品時,我們被眼前的那令人內心震撼的場面驚呆了。尖銳的豎線劃空而落,天空似乎不堪疼痛與極度痛苦的重負。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閃亮的身體在中間,兩個賊在兩側,凝重的空氣壓下來,如同“籠罩著整個地球的黑暗”在降臨人間。
倫勃朗所要傳達給我們的資訊就是,認識自己就是認識萬物。在這個紛紛擾擾、悲歡同在的世界上,當我們靜心內省時就可以領略到世間萬物的真諦。倫勃朗本人也是曆盡人間悲苦。

另一幅蝕刻畫《在讀書的聖哲羅姆》描繪了一位厭棄人世生活的聖徒。他脫掉了拖鞋,好讓疲勞的雙腳休息一下。在他的身後是豪華的府第,他卻寧願捨棄舒適的生活而坐在石頭上。這幅畫要表達的是聖徒哲羅姆與自然融爲一體的主旨,然而一頭獅子出現在義大利風景中卻稱不上“和諧自然”。在整個畫面中,平靜的風景與獅子象徵著激情與危險,暗示著所有的自然的力量,內在的抑或外在的,都安順的照看著聖徒對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

2006年5月24日-9月24日,倫勃朗(1606-1669)版畫與繪畫展在維多利亞省國立展覽館舉行。@(//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1874年,王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在倫敦舉辦展覽,展出一位新手藝術家的精美畫作。這幅畫的標題是「點名」(The Roll Call),描繪因克曼戰役(the Battle of Inkerman)結束後的細節。展覽還沒結束,《點名》就已經成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評價很高的畫作了。
  • 胡塞佩‧德‧里韋拉(Jusepe de Ribera,1591–1652年)是西班牙17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但人們可能想不到,他的整個藝術生涯是在意大利度過的。他被稱為「洛‧斯帕尼奧雷托」(Lo Spagnoletto),意即「西班牙小子」,是卡拉瓦喬最有才華的追隨者之一。在藝術創作中,里韋拉對卡拉瓦喬強烈戲劇化的明暗對比進行改造,探索出了更明亮的光影效果。里韋拉還融合了威尼斯畫派的色彩、西班牙繪畫的寫實、博洛尼亞的古典主義和羅馬畫派的造型。
  •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Jenny Zeng/大紀元)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於10月11日在紐約布碌崙(布魯克林)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為期約三個月。期間紐約人無需遠赴羅馬,即可近距離體驗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精髓。
  • 《埃及農婦與他的孩子》(An Egyptian Peasant Woman and Her Child)是一幅等身大小的畫作,描繪了一位農夫之妻將熟睡的孩子扛在肩膀上。這是在埃及的歷史轉型與擴張階段,由法國畫家萊昂‧博納(Léon Bonnat,1833–1922年)捕捉到的親情滿溢的生活瞬間。
  • 吳道子是唐朝著名畫家,他一生畫了三百多幅壁畫,並有近一百幅卷軸畫被皇宮收藏。民間畫工稱他為「畫祖」,史稱「畫聖吳道子」。
  • 托爾金(J.R.R. Tolkien)的《王者再臨》(The Return of the King)是史詩奇幻三部曲《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的最後一部,內容雖直面黑暗,結局卻充滿光明。這是一部充滿希望的故事,無論有多少黑暗跡象,無論有多大的困難,希望都在。在一切看似無望的時刻,這個故事值得我們做為借鏡。
  • 舞蹈是藝術史上最美、最受人喜愛的繪畫題材之一。一些名畫以不同風格描繪這一主題,其中包括歷史畫、肖像畫和風俗畫;它們展示神話人物、貴族和平民肢體的律動,此乃人性最原始的表達方式。
  • 波寧頓未滿26歲就因肺結核過世,他的整個藝術創作生涯僅10年的時間,且後5年才創作油畫。儘管如此,大眾依舊公認波寧頓是他那個時代重要的藝術家,影響了法國和英國的浪漫主義運動。
  • 這幅作品表現的是傳說中的八仙中漢鍾離度化呂洞賓修道成仙的故事。 《鍾離度呂》局部。(正見網)
    黃粱一夢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但其實它有多個版本,講述的卻是不同的神仙度人的故事,鍾離度呂就是其中之一。
  • 《被俘的安德洛瑪刻》(Captive Andromache,約1888年)由英國學院派畫家弗雷德里克‧萊頓(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年)構思並創作,動人地展現了母親與孩子、丈夫與妻子之間的情感。在萊頓敏感的筆觸下,這些充滿愛的親緣關係,為安德洛瑪刻在特洛伊戰爭後經歷的國破家亡,提供了修復的解藥。這幅畫也提醒我們,往往透過失去,我們才學會珍惜擁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