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看醫生,我那寶貝兒子就有苦處上心頭,多半是先侷促不安,然後天天大哭,接著猛力掙扎不想同行。
即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將他騙到醫院,他依然不會輕易就範。縱使我使出了恩威並重的方法,既賄賂又巴結加恐嚇,效果仍然有限。
心想,這等事情以後還會常常發生啊!難道說,每次生病時,我都得如此折騰
不可。
★觀念交流道
親切可愛的小兒科醫生,可能是減少小孩子恐懼心理要素之一。如有可能,父母應該為孩子選擇一個願意和孩子交朋友的醫生。讓他猶若自己叔叔、伯伯地般地為孩子的家庭醫師,相信即使必須打針、吃藥,孩子也比較願意接受。
每個小孩都有著心愛的玩具。如果心愛的玩具是小熊寶寶、熊貓寶寶,或小白兔,只要你讓他攜帶這些玩具上診所,對他或多或少具有「安撫」的作用,值得一試。
另一方面,父母可能需要和孩子玩「醫生與病人」的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從遊戲中了解醫生在做什麼?什麼樣的病必須看醫生?醫生可以幫病人什麼忙等等,從而消除孩子的恐懼感。
應該讓孩子從遊戲中明白「良藥苦口」,為了讓病人的病情好轉,有些藥會是苦的,打針當然也會痛,但它卻是治療必須經歷的過程。
至於病情方面的問題,也可找機會和孩子一塊兒討論,讓他明白自己的病況,及為什麼得看醫生的理由。
最後,別忘了「以身作則」,如果連你自己在延醫診治時,都大吼大叫一副天塌下來似的,或者對醫療行為採取「不合作」的態度,相信不論怎麼努力,孩子仍然會成為醫療行為中的「孬種」。
誰不怕醫生?我怕、你怕、大家都害怕,既然如此,何妨在孩子露出「拒醫」行為時,能多「同情」他幾分,讓他明白看病是不得已的。唯有「合作」,才能使病早日好轉。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