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粘土是近幾十年來在日本研發出來的一種由紙漿做成的工藝材料。一提到紙粘土,很多人會聯想到學生的美勞作品,因為在台灣,紙粘土是學校工藝及美術課程中常被使用的材料。但是,有別於一般簡單可愛的紙粘土作品,游曜鴻的人形雕塑卻非常精美細緻,令人嘆為觀止。就像他的學生所說,游曜鴻的作品「很傳奇、很漂亮」,具有多元風格。他既可以捏塑出莊嚴、典雅且深具傳統風格的神佛雕像,也可以做出風情萬種、婀娜多姿的現代女性塑像。
作者游曜鴻 |
2001年五月,游曜鴻代表台灣參加在東京舉行的人形創作展,作品獲得入選;因為這個機緣,也讓他成為日本一家知名的「博蒂格」人形公司在台灣唯一的人形教師。這位看起來還很年輕的傑出人形雕塑家從事教學已經有十五年,教授過的學生多達一千多名,其中不乏學校美術老師及才藝班的紙粘土老師。游曜鴻在長達十五年的教學過程中,前十年多半以模仿別人的作品為主,從中磨練自己的技術;後五年才開始嘗試尋找自己的創作風格。而今,他的紙粘土人型雕塑在台灣已經能自成一格。他的學習與創作歷程,無疑地,是無師自通藝術家的典範之一。
堅持走自己的路─人形雕塑
游曜鴻是宜蘭人,小時候常和阿媽到寺廟禮佛和拜神明,對於寺廟中的佛、菩薩和神像特別感興趣,覺得他們很美。有一次還很天真地問阿媽,可不可以用口袋裡的五毛錢把菩薩雕像買回家。爾後,他對塑像的興趣在製作捏麵人中得到學習與發揮。他的捏麵人做得非常好,作品曾多次參與義賣,這對十多歲的小孩來說,既是榮譽,也是肯定。
日本老人 |
就讀專科學校時,因為父親認為興趣不能當飯吃,堅持要他讀機械科,游曜鴻順從了父親的意見。但等到畢業、服役後,在他踏入社會需要決定從事的工作時,卻又下定決心走回自己真正有興趣的路─人形塑像。這回他選用的材料是紙粘土,希望能以紙粘土教學作為事業的起點。雖然有過捏麵人的技術和經驗,然而,紙粘土對他而言,畢竟是不同的材質,於是,他以「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打算給自己兩年時間,無師自通地全心投入紙粘土雕塑的學習─包括不斷地看書操作和多方觀摩別人的作品。兩年後,他開了生平第一次紙粘土雕塑個展,出乎意料地,外界給予他非常好的評價,讓他信心倍增且更有勇氣在人形雕塑的路上走下去。十五年後,終於有了今日燦爛的成果,游曜鴻說當初堅持走這條路對的。
創作「飛天」和「羅漢」系列是源於內心對神佛雕像的景仰和喜愛
游曜鴻優雅的工作室中陳列了琳瑯滿目的作品。人物塑像的造型不但貫穿古今,而且還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小小世界的縮影。他所創作的人形,無論年紀是老的、小的、男的、女的都各有一張適合它們的臉,而且也很少看到他個人的形像出現在作品中。他說,在創作的時候,他能完全放下自己的觀念,對創作的對象作非常用心地觀察,最後才把作品創造出來,所以作品裡不會有自己的影子。
《唐代仕女》 |
「小孩子」是游曜鴻常表現的題材之一。他的「小孩子」系列作品都有很豐富的臉上表情,充分展現出小孩子的天真與活潑。其他人物系列也都著重在臉部各種喜、怒、哀、樂表情的變化,可說個個維妙維肖、精彩絕倫。儘管游曜鴻所塑造的人物有老、有小、有男、有女、有現代、有傳統,可謂形式不一,各具特色,但藝術家坦承,他最喜歡做的還是神佛的作品。
花之精靈 |
原住民孩童 |
日本僧侶 |
從小就喜歡中國人物的游曜鴻去過大陸好幾趟,為的是觀賞敦煌洞窟中的神佛畫像和塑像。他說幾次的觀賞經驗,都讓他彷彿回到小時候在宜蘭家鄉的廟宇看菩薩的感覺,甚至有更大的感動。敦煌千年古佛典雅的造型和斑爛的色彩呼應著他從小潛藏的對神佛形象的景仰之心,游曜鴻於是創作出了飛天和羅漢系列作品。
�族 — 花火節 |
在一組十八羅漢的作品中有一尊叫「智慧羅漢」,為表現得道高僧充滿智慧的模樣,游曜鴻特地將它塑造成老人家駝著背,沒了牙齒,剩下皮包骨,而肉整個揪在一起的感覺,再以衣褶的紋路和垂度,呼應耄耋老者的臉部表情。另一個是背著經文準備東渡取經、弘法的羅漢,行進間,神情顯得非常愉悅;它的衣著屬於印度式,是用整塊布把身體纏繞起來,所以看不到袖口,而且衣紋的縐褶也比「智慧羅漢」的線條要來得流暢。
體會學習藝術沒有捷徑,就是不斷的練習
人形雕塑難以創作,而臉上的五官更難,因為不但要做得像、做得自然,更要做出生命力、做出豐富的表情。工作室中極其精緻又繁複多樣的人形作品,每一個都是游曜鴻用既快又好的熟練雙手捏製出來的;而這種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神乎其技的技藝,是經過將近二十年的不斷學習才得以琢磨出來。
游曜鴻走過無師自通的苦學過程,所以他對學生一直強調這種手下見真章的技藝,完全沒有可以投機取巧的地方,只有不斷的練習才能做出好的作品來。當被問到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從事人形創作時,他說,以他過來人的建議,如果先有良好的素描基礎,將會有很大的幫助;不過,俗話說「勤能補拙」,前題是只要自己真的喜歡,又能比別人更用心,其實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以他的學習歷程作例子,他說,當你做過一萬個人形之後,就能抓住訣竅了。
樂於作個認真又不藏私的老師
游曜鴻為了刺激學生的學習意願,也為了讓學生感覺到老師身上永遠有挖不完的寶,他絲毫不敢懈怠地保持著學習和創作;也因為這樣嚴格的自我砥礪,才能讓他源源不斷地做出令人驚嘆的作品來。游曜鴻從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深深體會到「教學相長」對自己創作的啟發和助益。在游曜鴻的工作室中,經常可以看到認真的游老師總是盡其可能地傾囊相授,而學生們更用心地聽講、練習且與老師作討論,讓人隨時可以感受到他們師生之間融洽的教學氣氛。
小喇嘛 |
游曜鴻總會把多年來的創作經驗濃縮起來,然後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教給學生。他的教學過程也很公開,一點都不藏私,甚至讓學員都能夠拿攝影機拍攝整個教學過程,回家可以反覆地看。學生們都覺得在游老師的指導下可以節省很多自我摸索的過程;但是,從老師身上,他們也知道,不管是學問或者是技藝都一樣,只有自己紮紮實實的不斷練習,才能學到真功夫。
有個在宜蘭家鄉成立人形雕塑博物館的心願
儘管因全心全意投入教學而十分忙碌,游曜鴻還是會留時間給自己從事創作,因為他知道不斷的學習和創作是身為藝術家的天職。
另外,鑑於目前台灣並沒有以人形雕塑為主題的博物館,游曜鴻還想以後在故鄉宜蘭成立一個人形博物館。將來館內除展出所收集的傑出人形雕塑作品外,也希望能將自己最早一直到現在的作品作完整而系統性的陳列,目的是讓觀賞者瞭解其實他的作品也是經過努力才慢慢成熟起來的,而且也可以從他身上體會到世界上並沒有一生下來手藝就很好的人,也沒有什麼全然的天才;天才也只不過是九十九分後天自我的努力加上一分天生的才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