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與學的活動,其實跟孩子在沙灘上的遊戲差不多,所有的成果都會隨著時間與潮流,從無、到有、到無,重要的是,過程裡的愉悅跟心醉神迷。
不要倚賴教人家很多東西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喚醒人家的好奇,就足夠啟發人的心靈。不要給人家太多東西,使人負擔太重;只要一點點火花,如果有易燃的東西在旁邊,就會燒起來。
把上面的話說給朋友聽,他們都覺得蘊藏著很好的教育哲學;遇到有這樣覺得的人,我也會以下段的話跟他們分享:
我手裡握著一株藍色的花,是野花,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可是心裡想,人類給自然界的東西命名其實蠻表面的,自然本身並不給東西命名。我們去接觸自然,最重要的是認識跟了解。就拿這朵花來說吧,我注視著它,好好欣賞它的顏色,將其中的藍看在眼裡,看到心裡,把它變成像音符一樣的真,然後專心的看它黃色的花蕾,看進它的細節。看一朵花,要把自己變成那一朵花;看一棵樹,要把自己變成那一棵樹,你也可以是在風中搖曳的草,在空中飛翔的鳥,在地上跳躍的松鼠。
記得皮亞傑曾經說:「把一樣東西教給人家,有時是剝奪那個人自己發現那東西的機會。」光學會名稱,及那個東西跟其他東西的關聯,而缺乏真正進入那東西之所以變成那個東西的專注與深入,有時是一種拒絕──拒絕認識的機會。不管對什麼,若要了解,就必須注視、傾聽、感知,那需要很久的時間。
看見綠色的東西,你說:「啊!去年春天,我在樹林裡看過。」這樣是不夠的,你必須變成可以看到、聞到、摸到的東西;如:樹林裡一株一株的樹幹,像一條一條的黑蛇頂著天;還有蕨類植物的葉子,勾著頭慢慢舒展開來,必須進入到葉子跟葉子之間小小的沉靜裡,必須花時間觸摸它們所散發的平和與寧靜。
教室裡的每一個小孩,是一棵樹,是珍貴的生命,是夜空中飛翔的螢火蟲,是運轉的星星;他們都有自己的生命。那些生命,在冬天裡我們的一呼一吸之間,彷彿是小小的影子,在草叢裡飄搖跳盪,陽光一照就不見了。教師必須有那種態度跟心靈,去捕捉、去遊戲、去理會其中的神秘。
轉載自:遠流出版《好老師是自己找的》@(//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