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歲時禮俗】有趣的「立夏」習俗

曉芸
font print 人氣: 7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4日訊】立夏是孟夏四月的節氣,是夏季的開始,農作物在溫暖的氣候成長迅速。

立是建始,夏是長大,表示時序已換季了,開始邁入了夏季。農民書記載:「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

據禮記月令記載,立夏時:「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這說明在這時節,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翻鬆泥土,鄉間的野菜也都爭相出土迅速的成長。

立夏食李可美顏

立夏這一天,在中國古代的皇帝要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外南郊去迎夏;君臣都穿著赤色的禮服,佩赤玉,座著赤色的馬車來迎夏。月令粹編說:「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也就說:婦女在立夏這天,把李子榨汁混入酒中喝,認為能青春長駐,稱為「駐色酒」。

七家粥與七家茶

七家粥煮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而不得用自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黃糖,煮成大鍋粥,和鄰居親朋`好友共同分食。

七家粥之外,南京人坐在門檻上吃碗糕,浙江定海人吃健筍,蘇州人喝「七家茶」,那茶葉煮的也無是自家茶葉,還得要向左鄰右舍討乞,不可少於七家,然後把討來的茶葉混在一起,用去年堆在門牆邊的「掌門炭」來亨茶喝。說喝了七家茶這一夏就百病不生,身體健康,而江南一帶,在立夏這一天,據說如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的炎熱,不會消瘦,稱為「秤人」。這些有趣的習俗,確暗示著人們要重視自己的健康。

立夏補老爸

在台灣的習俗中,立夏這天,出嫁的女兒要準備豬腳麵線帶回去給娘家的父親吃,這種習俗稱為:「立夏要補老爸」這也是代表嫁出去的女兒的一種孝思。@*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科技日益發達,氣象報告的精準度愈來愈高,我們只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預知明日的天氣,甚至ㄧ週的天氣概況,因此節氣的名詞對現代人是陌生的,深不可測的。聰明的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曆法,把一年分成廿四個節氣。
  •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春回大地的第一天。立春的日期是國曆二月四日、五日,「通常是在黃曆每年正月初,有時也會提前到前一年臘月末」。
  • 絢爛繽紛的雨水節氣,天降甘霖,滋養萬物,活潑熱鬧的景觀也接踵而來。【周書時訓篇】:「雨水之日,獺祭魚;後五日,鴻雁來;後五日,草木盟動。」

  • 驚蟄是仲春二月的節氣。是指春雷初響,驚醒蟄伏中的昆蟲。農民曆紀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也。」
  • 春分是二月的中氣。《月令廣義》說:「分者半也,春分是春天過了一半的意思;也就是從立夏的九十天剛好過去一半。」
  • 中國人崇尚倫理孝道,重視慎終追遠的精神,「清明節」的掃墓祭祖活動,充份表現了不忘本的傳統美德。所以清明節又稱為「思親節」。
  • 】「清明」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時序到了季春,春暖花開,萬物在氣清景明的大地中,顯得特別清潔明朗,所以稱為清明。此時的春郊,被茂盛的繁花綠葉點綴得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加上氣候合宜,正是適合人們出外郊遊的最佳時機,所以也有所謂的「春遊」、「踏青」等習俗。
  • 春捲,臺灣民間習稱為「潤餅」,在華人地區久已為普遍的美食小吃;在市場或夜市裡常見賣春捲的攤子,鋪子上擺了滿坑滿谷的餡料,如:豆芽菜、韭黃、芹菜、芫荽、荀絲、紅蘿蔔,還有豆干、肉絲、魷魚、蛋皮等,老闆把這些冷卻的餡料放在薄薄的麵皮上,技巧的「捲」成圓筒狀,連同一小碗柴魚湯奉到您面前,這就是好吃的春捲了。
  • 榖雨節氣是清明後的第十五天,時間剛好是在每年的4月20或21日。
  • 古人對冬至這個日子非常重視,不僅因為冬至是節氣,是節日,更因為冬至這一天和「天道」息息相關。天道所示,人間所依,天人合一讓人生順遂,所以冬至這一天的意義就在日常生活中凸顯出來。北宋的易學大師邵雍有兩首《冬至吟》律詩,探涉深奧隱妙的大道之理,讓人玩味沉吟,給人生命啟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