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傳統文化】古人論誠信

大壯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誠信是自古以來就備受中華民族推崇的一種人格境界。它要求人們真實無妄、誠實無欺。誠信是一種個人修養,又是一種道德行為。一個人只有內心誠實,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進而整個社會才會和睦。因此,誠信既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民族、國家的生存之基。只有誠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擇善而從。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輕諾而寡信”,意思是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老子這句話旨在強調說話要謹慎,處理大事更要認真。有些人不經過深思熟慮,輕易答應別人的要求,事後卻做不到甚至忘的一乾二淨,這樣的人怎麼能有信用呢?所以對別人承諾時,一定要慎重斟酌,量力而行。答應了別人的事就要說到做到,一諾千金。

孔子也多次談到誠信的問題。他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意思是做人而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麼可以立身處世。

孔子還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在古代,朋友與君臣、兄弟、夫婦一樣,是最基本的倫理關係,統稱“五倫”。誠實守信是處理朋友間關係的常識,背信棄義則為人所不齒。清朝有一個叫蔡□的人,朋友在他那裏寄存了千金,沒有立任何字據。不久,朋友死了,蔡□把朋友的兒子叫來,要把錢還給他。朋友的兒子驚愕的說:“怎麼可能寄存千金而不立字據呢?再說,我的父親也沒有和我說過這件事。”蔡□笑著說:“字據在心裏,不在紙上。你父親了解我,所以沒有告訴你。”

孔子又說:“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意思是說失去人民信任的執政者是站不住腳的。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要講誠信,才有立足之地。如果執政者將誠信束之高閣,就會失去民眾的信任和支持。《左傳•襄公二十二年》中有句話叫做“失信不立”,意思是說不講信用就無法立身立國,表達的也是這樣的意思。

《周易•乾•文言》上記載“修辭立其誠”,意思是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人的言論應該以誠信為本。這裏的誠信包括名實一致、言行一致、表裏一致。也就是言論要與事實相符,言論要與行動相符,口裏說的要與心裏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

關於誠信,管子說“非誠賈不得食於賈,非誠工不得食於工,非誠農不得食於農,非信士不得立於朝”(《管子•乘馬》),大意是不論從事賈(商)、工、農、士哪一種行業,都要講究誠信,否則,就不要以此謀生。

古人經商講究“童叟無欺”,足見商家的誠信態度。管子的這幾句話主要是告誡各種行業的人都要誠信責己,誠信待人,不自欺欺人。尤其最後一句強調為官者必須是誠信之士,不然就沒有資格立足於朝廷。 ──轉自《明慧網》//big5.minghui.org/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皇帝認為呂夷簡是德行高尚的人,人們也都讚美呂夷簡不念舊惡,寬宏大量。范仲淹感謝呂夷簡說:“我在公事上一直冒犯你,沒想到你竟然還讚賞提拔我。”呂夷簡說:“我怎能總是記著以前的舊事呢?”
  • 富商到集市後,將一半的珠子賣掉,把賣的錢全部捐給了寺院,為林積建生祠供養,報答他的還珠之恩。
  • 現在我們對於那些年紀老,但時常保持一顆年輕的心、人老心不老的老人家,說他們是“返老還童”。事實上,這個成語來源於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
  • 鄭板橋52歲時才得一子,因此對孩子十分鍾愛,但不是一味溺愛,而是教之以正道。他在濰縣任官,寫信給鄭墨要他代自己好好教育兒子,防止刻薄急躁等壞習氣,並要求剛剛6歲的兒子對師長有禮貌,對同學關心。
  • 阿豺說:“你們知道嗎?一支箭很容易折斷,眾多的箭在一起,就難以折斷,只要你們同心協力,社稷就穩固了。”
  • 戚景通嚴厲斥責了他這種圖虛榮、講排場的想法,並告誡他:從小貪圖虛榮,長大就不能做大事。戚繼光接受了父親的批評,領著工匠,就安了四扇雕花門。
  • 王華在任當官時,有人把別人做的事誣陷到他身上。有人勸王華申辯澄清這件事,王華說:“這是我同年好友做的事,我如果申辯澄清了,這就成了攻擊朋友的隱私和過錯了。”所以王華就始終沒有申辯。
  • 魏文侯,名叫魏斯,是戰國時魏國的國君。
  • 現在的人喜歡恭喜人發財,重利輕義、唯利是圖的大有人在。但古人卻認為“錢乃身外之物”,重德、積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為,為人立身唯此為大。在《國語》中,就記載了一個“叔向賀貧”的故事。
  • 公父文伯退朝回家,去見他的母親敬姜,他的母親正在紡麻。文伯說:“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母親還在紡麻,我恐怕會招惹我們季孫家族生氣,他們會以為我不能侍奉母親啊!”他的母親嘆息說:“魯國大概要滅亡了吧!朝廷讓你這樣不懂事的孩子做官,卻沒有把做官的道理告訴你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