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之前拜占庭的藝術家們,通常把聖經故事人物和形象,安排在一個限制性的空間,或純裝飾性的畫面上,因此藝術家們不研究模仿自然界的真實色,卻可以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來作畫。然而,對喬托而言,如何使聖經上傳說人物顯得更加真實、更具說服力,才是當務之急。一個人怎麼站立、怎麼坐,舉手投足姿勢要如何擺都很重要。喬托的希望讓我們「目擊現場」,邀我們觀賞發生在舞台上的一幕。而為了把故事說清楚,喬托努力把故事安排在合理的生活空間裡,建築與街道,以及人物服飾都極為逼真,非常重視畫面上的自然與立體感。而喬托的成功,正代表著新一代的藝術家努力嘗試新的策略和觀念。
耶穌復活,斯克羅維尼教堂,喬托。 |
引人注目的改變
十三世紀晚期,全義大利最大的藝術工程,是阿西西的聖方濟教堂。當時的義大利是西方最富裕的國家,是全歐洲知識活動的中心。有關聖方濟這位聖徒的生平和傳說,給當代的畫家許多創作的靈感。當時,義大利中部各地的藝術家,都趕來為這座教堂作畫,包括喬托的老師契馬布耶在內。
由於契馬布耶和其他知名的畫家,在教堂的牆壁上作畫,風格與手法均採用傳統的方法。他們習慣於在已經凝固的泥牆上作畫,這要比在剛剛塗好仍然濕漉漉的泥牆上作畫,要容易許多,但因為顏料不能滲入泥牆深層,因而不能保存很久。到了十六世紀末,契馬布耶的壁畫已經褪色了,非常可惜。而喬托最著名的挑戰是改畫濕壁畫 (frescoes)。喬托的藝術思想,和他的作畫手法一樣,都勇於嘗試新的方法。他改良了先前的技術,趁泥灰還是溼的時候畫上顏色,以保存真實感。
上帝差派加百烈天使,斯克羅維尼教堂,喬托。 |
更重要的是,他大膽地運用透視法,使他的畫顯得非比尋常,且有一股新的力量。喬托是第一個在平面上畫出有深度空間的畫家,畫中人物一舉手、一投足都像真人一樣,他筆下的人物就像雕塑般真實。最明顯的例子是保存在斯克羅維尼教堂中的《哀悼基督》這幅畫中,一群人在悲痛中無言地,圍繞在卸下的聖體旁,高明之處在於連穿著寬袍、背對著觀眾的信徒背影,都微微地顯露出哀痛心情。畫中所有細部、重疊的色彩及交錯造成陰影效果的筆觸,讓人物更美,更理想。儘管訴說的是宗教故事,但出現在畫面中的人物更寫實、更生活化且更具有時代精神,他們的神情與姿態與一般人無異。而這一系列的作品,一直被認為是西方藝術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哀悼基督局部,斯克羅維尼教堂,喬托。 |
喬托最著名的作品是現存在義大利帕多瓦城斯克羅維尼教堂的《耶穌傳》等壁畫,以及阿西西聖方濟教堂的《聖方濟各傳》壁畫,事實上,喬托也因為這批作品,而成為最傑出的畫家。喬托對歐洲後代繪畫的影響十分巨大,他把藝術推向一個比當時的傳統,更寬廣、自由、更合乎自然的風格中。
——轉載自 田園城市文化《把藝術當作動詞》@
耶穌上各各他山,斯克羅維尼教堂,喬托。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