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日訊】中國人自古以來在生活上碰到了疑惑而找不到答案時,不分智愚貴賤通常會去廟裡求籤問疑,就是到了科技昌明的今天,這個問籤的習俗仍然歷久不衰,君不見臺灣香火旺盛的寺廟裡面,香煙繚繞間時能聽到擲杯求籤的響聲嗎?
追本溯源,占卜應是抽籤的前身,古早在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演繹六十四卦後,取代了殷商時期以炙燒甲骨,審度裂紋斷定人事吉凶,而據史料記述,在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時期就有了籤詩,到了宋代其體系已經相當完備,或因卜卦過程繁複,儀式拘謹,於是程序簡單而富趣味性的問神求籤應運而起,流傳至今。
據宋人釋文瑩「玉壺清話」記載:後周(951-960)顯德進士盧多遜,小時候在「雲陽道觀」抽過籤,詩曰:身出中書堂,須應天水白;登仙五十二,終為蓬海客。後來盧多遜果然官拜宰相,也在五十二歲那年客死海南。
宋張唐英在「蜀檮杌」裡記載:「(王)衍親禱張惡子廟,抽籤得『逆天者殃』四字,不悅。」王衍是前蜀國王,連他都不能免俗親自到廟裡抽籤,由此可印證抽籤問神盛行中國民間至少應有一千多年歷史。
五府千歲籤詩解。 |
籤詩故事的取材,上至二十四史下至唐人傳奇、宋人話本、西遊記等民間文學、故事戲劇等均無所不包,一首結構嚴謹的籤詩除主詩文外,還有引喻故事、卦象及解曰;籤詩藉由卦象透露天機,是籤詩最迷人之處,而如何為迷中人解惑、趨吉避凶,就考驗解籤人的功力了。
旌忠廟的籤詩木刻拓板。 |
神通法力渡汪洋,隻履優遊到四方;變化無窮憑絕技,萬人如海一身藏。本詩選用「達摩一葦渡江」故事,詩教人趨吉避凶,文不求玩弄風雅,對格律、音韻、對仗以及修辭意境不很注重。
雷霆霹靂正當空,天公差我察吉凶;積善之家必有慶,積惡之家定註殃。本詩宛如暮鼓晨鐘,確有發人警悟之妙。
太公家業八十成,月出光輝四海明;命内自然逢大吉,茅屋中間百事亨。本詩選用「文王為姜太公拖車」的故事,點破大器晚成的玄機。
命運是天註定嗎?當有了迷惑的人,在猶豫不決之際,拿起「想杯」虔誠的求籤時,神明的籤詩能為世人指點迷津嗎?「楚辭」有云:「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當您拿起『想杯』將擲下之際,是否也把腦中的一切雜念都拋棄。@*
資料來源:
梅山玉虛宮全國第一屆籤詩展簡介
自由時報新聞網臺灣蒐奇www.libertytimes.com.tw
土地公傳奇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