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4日訊】安平古稱「tayouan」,是臺灣名稱的由來,300多年來分別呈現著荷蘭、明鄭、清朝、日據等不同時期的豐富史蹟、人文、建築等風貌,像劍獅就是代表之一。劍獅的祈福、辟邪與鎮煞的功用流傳至今成為安平的圖騰,由於時代變遷道路擴建,老舊民宅紛紛拆除,目前門宅前碩果僅存的幾座雕砌劍獅更顯得彌足珍貴。
劍獅的由來,相傳是鄭成功打敗荷蘭人後,軍隊駐紮在台南安平一帶,每當士兵操練完畢回家將盾牌掛在牆上,刀劍就插入獅面盾牌的牙縫鐵勾,遠遠望見如同獅子咬著劍威武兇猛,讓附近宵小望而卻步,不敢輕舉妄動,民眾因而群起仿造刻製。
劍獅素材以木雕、泥塑、陶瓷裝飾於牆上,甚至以石材雕砌於門上、照牆上,造型均於額頭畫上王字居多,為增強威力也有再加上八卦圖案。
劍獅造型由於師傅表現手法的不同,顯現出民俗藝術的趣味性,口中咬的七星寶劍,有單、雙劍之分,有自左邊插入,也有自右邊插入,據耆老表示面對劍獅時,劍柄在左為祈福,劍柄在右為辟邪,口咬雙劍是止煞鎮宅。另有一種說法指,造型不同是因為用劍習慣的不同,有左手用劍或右手用劍,有的更是手使雙劍,真相究竟如何其實已難以考據。
耆老黃先生說,明清時期安平地區街道沒有門牌號碼,門上劍獅成為各家不同的辨識記號,到了日據時期建造的劍獅,又有了經濟能力富裕的象徵意義。
台南安平周龍殿廟簷上泥雕一座雄威的劍獅。 |
周龍殿廟簷上的劍獅
劍獅是台南安平地區古宅特有的避邪物,經過時代演變,雖已逐漸凋零,不容易見到,但第一街的周龍殿10年前重建時,卻在廟簷上泥雕了一座威武的劍獅,成為第一街遊客拍照的景點,也是安平眾多廟宇中唯一築造的劍獅。
周龍殿管理委員會楊女士表示,有台灣第一街之稱的延平街當年拆除拓寬時,許多民宅的劍獅從此消失了,周龍殿也在重建之列。當時委員會一致認同保存劍獅文化的重要,決議在廟簷上泥雕一座劍獅,以見證安平的文化資產。
泥雕師林朝坤指出,古宅的門簷、照壁上的劍獅造型風格各異其趣,很少看到外觀相同的劍獅,至於近代的住宅除非有特殊意義或需求,幾乎都不再雕砌劍獅。林朝坤說,在雕塑周龍殿廟簷上的劍獅時,他是秉持著虔誠敬仰的心為神明服務,也有著緬懷先人的精神。
泥雕師林朝坤作品。 |
自家門口造有石砌劍獅的陳先生談起,約30多年前修整房子時,因父親堅信劍獅具有辟邪、鎮煞、祈福的效果,所以特意興築,雖然位處小巷,卻成了攝影及文史工作者經常造訪的地方。門口懸掛木製劍獅的李先生則說,約3年前有人詢問懸掛的劍獅已多久時間?過了3天後懸掛近70年的劍獅就被偷走。◇
安平門宅前碩果僅存的幾座雕砌劍獅相當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