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2日訊】11月17日星期六,一隻被懷疑帶有狂犬病的浣熊從波多馬克River Falls社區Stable Lane的一家民宅後院被捕獲帶走了。馬里蘭州蒙哥馬利郡動物服務處(Montgomery County Animal Services)經過檢驗後證實該浣熊確實帶有狂犬病並隨後將其處以安樂死。
據華府本地一家報紙The Connection網站11月20日的報導,浣熊是在加里‧吉爾伯特(Gary Gilbert)的後院被發現的。他描述了事情的經過:「聽到我家的狗在後院狂吠後,我就看到了(那隻浣熊)。…我將狗帶入屋內後就出去了一個下午,我以為浣熊會走掉。」當吉爾伯特回到家中時,浣熊仍未離開。「我出去觀察了一下覺得他不太對勁,看起來像生病了似的。我試圖用一塊大板將他趕走,他只是對我咆哮。我是在鄉下長大的,知道一般浣熊不會這樣的。」
吉爾伯特通知了蒙郡動物服務處,並以一根長棍子尾端綁上套索將浣熊捉起來。
吉爾伯特說:「十分驚訝的是,我是星期六晚上打電話給他們的,11點左右他們就來了。」
凱賓‧約翰公園蚱蜢樹林自然中心(Locust Grove Nature Center in Cabin John Regional Park)的公園動植物專家李斯莉‧斯德吉斯(Leslie Sturges)表示,狂犬病是由濾過性病毒感染引起的。被感染的動物,包括人類,其腦部和中樞神經會受影響。狂犬病是經由唾液傳染,亦即典型的傳染途徑是直接經由口咬。但是根據蒙郡動物服務處工作人員蘇珊‧馬蘭(Suzanne Mullen)表示,有些例子證實人類也會在處理被感染的動物後,因為搓揉身體如有傷口的部份或眼睛而被感染。
根據斯德吉斯表示,雖然最常見感染狂犬病的動物有浣熊和蝙蝠,但是因為此種疾病的獨特傳染方式,所以常常成為地區性的動物疾病,如北美土狼或狐狸這種有犬齒的動物身上就可見到。正因為狂犬病的帶菌者是本地區常見的野生動物,所以家畜如貓狗類就非常容易受感染。狂犬病的症狀包括走路蹣跚、很明顯的喪失方向知覺、無法飲水、分泌過多的唾液、有高度的攻擊性。一旦這些症狀顯現出來之後,要治療就太遲了,後果就不堪設想。根據斯德吉斯說,感染了這種濾過性病毒之後到無法治療的地步,究竟需要多長時間是不定的。
馬蘭說:「最大的問題在於人類和動物的接觸,所以家中飼養的狗定期接受狂犬病的疫苗注射就非常重要。」與野生動物接觸過的寵物應該施以不同程度的隔離。與野生動物接觸前從未接受過疫苗注射的寵物應該隔離在加鎖的籠子中,再放入加鎖的屋內達6個月,並接受一連串的注射。與野生動物接觸前一直都有定期接受疫苗注射的寵物,應該施以booster shots(強化注射劑量首次用藥後給予的疫苗加量,以維持前次相同藥劑誘導的免疫反應),而且必須關在寵物主人的土地或房子內45天。
根據馬蘭的說法,如果不取腦部的組織作檢驗就無法正確的查出是否感染狂犬病,因此做這種檢驗就需要將動物處以安樂死。這也是吉爾伯特後院捕捉到的那隻浣熊的遭遇,由保護動物協會(Humane Society)拘留動物後將其處以安樂死。其頭部隨後被送到巴爾的摩的一家實驗室去作檢驗,並證實感染了狂犬病。
雖然這個事件的發生令吉爾伯特覺得非常不安,但並不表示該地區的野生動物感染狂犬病的數量在增加之中。馬蘭說:「我們每年平均有五、六十件這樣的事件發生,今年的案件還在這個數量之中。」
馬蘭還說:「健康的浣熊通常是因為院子中有寵物的食物或鳥食被吸引而來,受狂犬病感染的浣熊也受同樣的原因所吸引。」
斯德吉斯解釋有些甚麼都吃的動物,民眾住宅區內的垃圾桶對他們有強烈的吸引力:「浣熊非常喜歡市郊,因為他們有許多非常容易找到食物的辦法,市郊也因此易於聚集大量的浣熊,波多馬克也不例外。」「如果民眾希望能幫助控制浣熊的數量,他們應該把垃圾桶蓋緊,並清除餵鳥食器內剩餘的鳥食。實際上有許多人還認為浣熊很可愛,並在後院的陽臺上試著餵她們呢﹗」斯德吉斯非常強烈的建議民眾不要這樣做。
斯德吉斯說:「最明顯看出一隻動物感染狂犬病就是他留過多的口水。但是如果您能很靠近的看出一隻動物留過多的口水,您就已經過分的靠近他了。」
馬蘭說:「這是一種致命的疾病,不可等閑視之。…如果我們必須處死一隻動物以檢驗是否感染狂犬病,來確定民眾的安全,那麼那就是必須付出的代價。」(//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