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是由民歌小調跟擷取了戲劇中的曲牌演化而來,是由單一的曲牌反覆演唱,樂曲的旋律甚少變化,可以說學會了一首曲子,可以唱一輩子。而男女相戀的情歌,更是「雜曲」的主要素材,通常有著真摯、粗俗的情歌特色。此外,「雜曲」因為「雜」,所以不屬於其他門類的曲,也都可以列為雜曲,加以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所以究竟是有多少雜曲?恐怕是難有確切的認定了。
不過所謂「雜曲」還是有個合理的範疇,它具有以下幾項特性:
﹙一﹚ 具有濃厚的地方特性及鄉土色彩:如北平拉合調、天津靠山調、無錫小調、雲南花燈調、及各地民歌等。
﹙二﹚ 必須具有民間特性,附著有廣大群眾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
﹙三﹚ 必須具有歷史特性,附著有個別的民族色彩:如山西民歌、蒙古民歌、台灣民歌等。
所以所謂的「雜曲」,它是具有地域性、歷史性、民族性的,並不同於時興時滅的流行歌曲,也不同於由民歌轉化而成的抒情小調,它還保有各地最原始的音樂型態,又是萬花薈萃的曲藝。
在這種萬家爭鳴的情況下,先介紹一個人,他是刊行於乾隆六十年的《霓裳續譜》﹙是一本紀錄清代民歌的重要著作﹚一書的編訂者,他是乾隆時期的舉人,嘉慶時期的進士,大名鼎鼎的紀曉嵐曾是他的座師,他名叫王廷紹,擔任過刑部主事十年,還是兩袖清風,時人說他是:「貧而負氣,傲睨一切。」可以想見他的風骨超然。
其實以他的學術背景及時代環境,可以說他是一個對俗文學擁有熱情及勇氣的奇人了,因為要為民間雜曲奉獻心力,通常不是正襟危坐的夫子型的讀書人所做的事情,至於他所編訂的《霓裳續譜》,當然歷來都受到俗文學家跟曲藝家的重視,下面採錄兩首,以供欣賞:
『﹙曲調:剪靛花﹚送郎送到大路西,手扯著手捨不的,懶怠分離。
老天下大雨,左手與郎撐起傘,右手與他跩跩衣,誰來與你洗?
身上冷,多穿幾件衣,在外的人兒要小心,誰來疼顧你?哪一個照看你?』
『﹙曲調:馬頭調﹚朔風兒透屋,雪花兒飄舞,
郎君在外邊享受福,貪花戀酒不嫌俗。
你在外辜負了奴,恨情人心忒毒。
奴把香茶美酒預備的停停當當,你為何把奴的情辜負?
無義的郎呀!你為何哄奴?將急等候,音訊全無。
ㄚ環說:姑娘呀,妳在這裡悽涼還好受,可憐我這小ㄚ環,
十月臘東裡怪冷的,忽搭忽搭白扇了一夜水火壺。』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