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書」這一門曲藝,內容常常式滑稽突梯的故事,但是列入十大曲藝之一,這裡面值得商榷之處就多了;主要因為它是近半世紀才新興起來的一門說唱藝術﹙1934年時才因當時著名藝人鄧九如到天津電台錄音而定名此種曲藝為「山東琴書」﹚,而且「琴書」的範圍界定非常模糊不清,一般的解釋是說因為主要伴奏的樂器是揚琴,所以稱為「琴書」,接著就將凡是用揚琴跟其他絲弦伴奏的演唱都列入「琴書」之類,但是其中各地區的歸類,也有很多是勉強附會的曲種。
以下談談「琴書」原有的形貌跟近半個世紀來發展的情形:
﹙一﹚ 山東琴書
山東琴書是在山東省南部荷澤地區的鄉村裡﹙曹州府﹚發展出來的,最初有許多不同的名稱,有「唱揚琴的」、「打揚琴的」這些俗稱,除了主奏揚琴外,其他尚有古箏、胡琴、墜琴、簡版為輔助樂器的,普遍流行於華北地區,是「琴書」這一門中的佼佼者。
傳說老藝人們曾自誇:「孫悟空有七十二變,咱們山東琴書也有七十二種曲牌!」不過實情是否如此是不得而知,但是山東琴書的表演,從一個人獨角唱「板腔體」﹙通篇以七字句韻轍為主的唱詞﹚,到兩人以上分演多角唱「聯曲體」的都有。所謂聯曲體又叫長短句,是以固定的許多曲牌聯.閬辰蛣B唱本的,舉例如下:
『光棍兒老漢我叫張連發,今天去看俺寡婦老親家。
?幫他孤兒寡婦能致富,俺親家倆經常談心說計畫。
不料想天長地久成了病,隔兩天不見就想她。
我有心天天跑去見一面,怕人家光棍媳婦惹閒話。
有心不去把她看,只覺得頭也昏、眼也花,
心裡頭一個勁兒的真撲騰…..好像得了高血壓…..』
﹙二﹚ 徐州琴書
徐州琴書舊名「絲弦」,伴奏的樂器有揚琴、二胡、鑼、梆子,一人唱獨角戲或多人唱多角戲的都有,但是它的曲式不用「聯曲體」,只用『板腔體』,並以板來控制音樂節奏,而演唱的曲詞也大都是藝人自編的。
在民國十七年前後,徐州出了一位唱「絲弦」的著名藝人,因為為人渾厚、灑脫、義氣,外號就叫「張傻子」,藝事精湛,而且擅長各種曲調,他有許多小段子,活潑生動,滑稽可笑,娛樂性甚高,節錄一段如下:
『路邊樹,路邊花,路邊有戶好人家。
祖遺三間破房子,一間漏來兩間塌。
餵隻叫驢三條腿,餵隻莽牛禿尾巴,
餵隻公雞不打鳴,餵隻小狗事啞巴。
大兒子頭上無毛是禿子,二兒子兩眼失明睜眼瞎,
就屬三兒子長的好,七十三歲才會爬。
大嫂子推磨愛打盹,二嫂子摸著夜壺沖上茶,
三嫂子抱著孩子去做飯,順著鍋邊拉巴巴,
老頭兒望著心生氣,老媽媽說:
自己的小孩髒什麼,攪和攪和喝了吧!
長工直叫味道好,稀飯鍋裡還打蛋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