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真善忍國際美展 作品賞析

我看《蒙難在中原》

周宇

李圓 蒙難在中原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西洋繪畫技巧中,初學者首先學會掌握外形(包括正確的比例、結構、透視等),然後要求立體感和空間感;此外物體的質感,例如皮膚就不能畫得和木頭或金屬一樣。具備這些基本功之後才有條件進入創作階段,整體地構思布局,以傳達作者要表達的意念…然而最難的,還是在創作中注入生命的力量,使畫活起來,直接打動人心。

《真善忍國際美展》中,李圓的《蒙難在中原》不僅基本功扎實,景象逼真,在情感的表達上尤其深刻,令人動容。

以構圖而言,作者采用的十字構圖,是十分平穩、對稱的構圖,左右對稱通常給人莊嚴的感覺。此外,十字也令人聯想到西方宗教中的《殉道》和《犧牲》的內涵,和大法弟子《蒙難》的主題也非常切合。在色彩上畫家有意選擇了大面積的陰暗背景,只有在主角身上集中了強烈的光線。這也是巴洛可時期一些畫家(如卡拉瓦喬和林布蘭特)喜歡采用的手法。強烈的明暗對比突顯了主題,加強了悲愴性;也象徵了修煉者的光明、聖潔。

簡潔的畫面直接告訴觀眾發生了什麼事。哭泣的女學員坐在橫躺的丈夫前面,死者膚色泛著青紫,和妻子血色的皮膚成為對比,傷痕和血跡可知他死前受到折磨。下垂的手臂引導著觀眾的視線移動到撕碎的洗鬧書,也明白了他死亡的原因 — 拒絕放棄修煉。

畫面中央女主角的神情則是作品靈魂所在。這是一種筆墨難以形容的複雜情感。失去了丈夫,她當然是傷心的(臉上還帶著淚珠);但是這個傷心又是壓抑的﹕壓抑的傷痛通常比嚎啕大哭要更觸動人心。至於為什麼壓抑?可能有多重原因﹕一個是中國大陸內部的情勢還很嚴峻,法輪功學員受了多大的冤屈也無法申訴,甚至自身還有安全問題;另一個原因是修煉人不同於常人,常人在哀傷中通常難以自制,修煉人則會以正念會超越個人的感傷。

當然修煉中的人畢竟還有人的情感,所以女學員雙臂緊抱胸前,似乎隱忍著哀傷、憤怒、不甘、委屈甚至恐懼(這是修煉者尚未修去的人心部分),但也透露出一種堅毅和決心(這是修煉者神性的一面)。似乎在悲傷中還是保持了理性思考,知道自己應該超越失去親人的傷痛,以正念堅定自己修煉的路。這種情感的升華,也是修煉者境界的升華。

通常畫家必需去設身處地揣摩畫中人物的情感和神態,才能畫得出傳神之作。一幅畫也經常是畫家內心的投射。我想,作者對大陸同修的遭遇必然感同身受。@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這首詩曾在大學校園風靡一時,極富浪漫色彩,在精神境界有著極高的理想人格追求,是那樣的動人心弦。十幾年後的今天是否依然能感動當今的現代大學生,是否打動不了早已冷漠卻十分年輕的心靈,我不得而知,然而十多年前,我那顆十分純真的心卻被它深深的激蕩過,令我充滿對愛情的向往,更充滿對超越愛情的在名利與邪惡壓力面前毫不動搖的那份精神上十分灑脫自由的渴望。
  • 張昆侖教授的《擺位圖》是極富巧思且內涵深刻的作品。畫面同時呈現了天上、人間、地獄三個層次,並以其中人物的對應關係來表現生命因善惡果報的不同而決定了其最終位置的不同。
  • 「聖母領報」(The Annunciation,譯註)是最受歡迎的基督教藝術主題之一。這個至關重要的聖經故事出自《路加福音》。故事中,上帝派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去拜訪一位住在拿撒勒的童貞女瑪利亞。天使長告訴她,她將誕下上帝之子耶穌。起初瑪利亞感到驚訝,質疑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加百列向她解釋說,聖靈要降臨在她身上。瑪麗謙卑地接受了上帝的旨意。
  • 1874年,王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在倫敦舉辦展覽,展出一位新手藝術家的精美畫作。這幅畫的標題是「點名」(The Roll Call),描繪因克曼戰役(the Battle of Inkerman)結束後的細節。展覽還沒結束,《點名》就已經成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評價很高的畫作了。
  • 胡塞佩‧德‧里韋拉(Jusepe de Ribera,1591–1652年)是西班牙17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但人們可能想不到,他的整個藝術生涯是在意大利度過的。他被稱為「洛‧斯帕尼奧雷托」(Lo Spagnoletto),意即「西班牙小子」,是卡拉瓦喬最有才華的追隨者之一。在藝術創作中,里韋拉對卡拉瓦喬強烈戲劇化的明暗對比進行改造,探索出了更明亮的光影效果。里韋拉還融合了威尼斯畫派的色彩、西班牙繪畫的寫實、博洛尼亞的古典主義和羅馬畫派的造型。
  •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Jenny Zeng/大紀元)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於10月11日在紐約布碌崙(布魯克林)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為期約三個月。期間紐約人無需遠赴羅馬,即可近距離體驗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精髓。
  • 《埃及農婦與他的孩子》(An Egyptian Peasant Woman and Her Child)是一幅等身大小的畫作,描繪了一位農夫之妻將熟睡的孩子扛在肩膀上。這是在埃及的歷史轉型與擴張階段,由法國畫家萊昂‧博納(Léon Bonnat,1833–1922年)捕捉到的親情滿溢的生活瞬間。
  • 吳道子是唐朝著名畫家,他一生畫了三百多幅壁畫,並有近一百幅卷軸畫被皇宮收藏。民間畫工稱他為「畫祖」,史稱「畫聖吳道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