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小巷,北京的胡同大部份形成於的元、明、清三個朝代,圍繞在紫禁城周圍,數目浩繁有幾千條。胡同這種古老街道也成為京城獨有的特色和民俗文化,為京城一景。
胡同一詞的由來說法不一,因胡同產生於元朝,所以幾種說法都與元朝有關。一種說法與「井」有關,據說蒙古語「井」字發音和「胡同」的發音類似,同時人們生活離不開井水,所以就把人們居住之地成為「胡同」;另一種說法認為蒙古語將城鎮稱為「浩特」,當元朝時期,蒙古人入主中原,便將京城的街道叫做「浩特」,而北京人就叫成了「胡同」;還有一種說法是漢人管蒙古人稱作「胡人」,而元朝為蒙古人所統治,所以「胡同」即「胡人大同」之意。胡同的來歷已很難考證,但是胡同的存在卻是實實在在的。
胡同形成於元朝,據《析津志輯佚》中記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 明嘉靖,張爵在《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記載,明朝北京街巷胡同約一千一百七十條,其中直接稱為胡同的約有四百五十九條。清朝朱一新所寫的《京師坊巷志稿》書中所列街巷胡同二千零七十六條,其中約有九百七十八條直接稱為胡同。可見北京胡同之多,古人曾用「有名胡同三百六,無名胡同似牛毛」來概數北京的胡同。
北京城以紫禁城為中心,在紫禁城附近的東西兩側的胡同十分正規,由南向北排列整齊,皇親國戚,達官顯貴多居於此;而一般的平民百姓則住在較為簡陋的胡同裡,且離紫禁城較遠的南北兩個方向。胡同中主要建築是「四合院」,所謂「四合院」即是由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房屋組成的一種封閉式民居,胡同也就是連接大大小小四合院之間的通道。因「四合院」多為面南背北,所以胡同多為東西走向。同時,北京的街道大多數都是按經緯排列,正東正西,正南正北,橫豎筆直的走向,溝通這些街道的,便是胡同,所以整個京城呈棋盤狀。
北京胡同的命名看似無序,其實也是有規律的,大多以地名,衙署、官府機構,工地工場,府第、人名,市場等命名。東四(牌樓)、西單(牌樓)、大柵欄胡同等就是以地名命名;而按院胡同、府學胡同、貢院胡同等是以衙署、官府機構命名;以市場集會命名的胡同有鮮魚口胡同和騾馬市胡同等;武定侯胡同、三不老胡同則是以當時的顯貴名命名,三不老胡同是明代的三保太監鄭和居住地,而武定侯胡同為永樂年間功臣郭英的住宅所在。此外還有以植物命名的柳樹胡同、榆樹胡同等,即一些京味十足的胡同,如帽兒胡同、盆兒胡同、井兒胡同等。總之,北京胡同的名字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獨具特色。
在京城眾多的胡同中,位於西四南大街的「磚塔胡同」是最古老的胡同,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最長的胡同是「東交民巷」胡同,有3公里長;最短的胡同在琉璃廠東街東口的東南的「一尺胡同」,不過十來米長;前門外大柵欄地區的錢市胡同,中間最窄處僅40厘米,是最窄的胡同;最寬的胡同是靈境胡同,位於西城區中部,最寬處有三十多米;北新橋附近的九灣胡同,拐了二十多個彎,是拐彎最多的胡同。
北京的胡同密密麻麻的遍佈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一代又一代北京人生活在胡同裡,演繹著歷史,創造著京城的胡同文化,成為京城古老文化的一部份。京城胡同中蘊含著濃郁的平民氣息,猶如陳年老酒,具有一種永恆的魅力。@(//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